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80”后徐缺的戏剧人生
//www.auribault.com2014-06-16来源: 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更多

  她被称为“香木头妈妈”

  在戏剧这个领域里,徐缺的名字总是光彩熠熠。似乎一部剧只要冠上徐缺这个名字,就会因其高品质的艺术水准而一演再演,广为人爱。1933年出生的徐缺,今年81岁高龄,是个不折不扣的“80”后。

  要说“80”后剧作家徐缺宝刀不老,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

  刚刚过去的5月,徐缺和她的戏剧阵地成都市川剧院频频发出声音——此处根据阿来获得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改编的川剧《尘埃落定》在成都的第二轮演出余温尚存,彼处经典川剧《欲海狂潮》作为第五届安塔利亚国际戏剧节压轴大戏在土耳其成功上演。与此同时,新编川剧《马前泼水》作为剧院的保留剧目也在四川省内各个城市不时亮相。

  “80”后徐缺的戏剧人生,可以从70多年前说起。

  徐缺小学时随家人逃难到重庆,在那里,她先学会了唱京戏,后又跟随崇拜黎锦辉的音乐老师,演出歌舞剧;中学时期,徐缺参演了《风雪夜归人》、《日出》、《夜店》、《孔雀胆》、《野玫瑰》等话剧;解放后在部队文工团,徐缺还接触了《白毛女》等歌剧;入北京大学,徐缺又和同学们一起演出越剧、川剧、评剧、二人转以及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直至1961年,徐缺到成都市川剧院做了职业编剧,创作出了一部部掷地有声的经典佳作。

  用徐缺自己的话来讲,她一生与戏剧结缘,或许与她的名字也有关系,因着她名字中的“缺”字,就引发了不少有趣的话题。

  过去,在电脑输入法尚没有今日这般发达的时候,徐缺常给和她打交道的人添点小麻烦。首先是电脑打不出那“缺”字。和她一起时,常遇到某个新朋友问她:“你的名字怎么读呢?是什么意思?”徐缺只有一次又一次地回答:“还是念‘芬’,意思是有香味的木头。”《剧本》杂志曾刊发过一篇文章,标题就是《有香味的木头———记著名剧作家徐缺》,以名字中的“缺”字为文章标题,暗合徐缺独具的戏剧气质,这倒真是相得益彰呢。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田蔓莎对她以“香木头妈妈”相称,她们结缘的川剧《马克白夫人》曾被戏剧家刘厚生先生称赞为“比莎士比亚还莎士比亚”。

  张恨水为她操办了两桌结婚酒席

  除了颇具戏剧意味的名字之外,徐缺人生中的许多大事儿,都与戏剧有着冥冥中的奇妙联系。譬如爱情。

  徐缺在北京大学完成了本科学业。北大戏曲社刚刚成立那会儿,人员捉襟见肘,徐缺向全校招募戏曲爱好者,张羽军正是报名者之一。徐缺说,社团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议,就商定由徐缺和张羽军排个小戏《夫妻观灯》。两人默契十足的《夫妻观灯》,夺下了大学生文艺汇演的一等奖;而后当两人合演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再次参加大学生文艺汇演时,这对台上“夫妻”已登记为台下夫妻。

  1956年,徐缺和张羽军结婚的那天,张羽军的叔叔张恨水老先生亲自上街买菜,在家里为他们操办了两桌酒席,邀来亲朋见证这对璧人的结合。“你说巧不巧?”徐缺说,“安排我们参加演出《刘海砍樵》那天,恰好是我们结婚的日子。没办法,我们只能丢下大家登上舞台。等我们回到家里,叔叔递给我们一本崭新的相册,说是我的战友们送的结婚礼物。打开相册,扉页上留着几句打油诗:‘六个战友喜洋洋,来贺新娘和新郎。新人拜堂舞台上,战友空等在洞房。一纸短语表心意,祝贺幸福万年长’。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我们自动吃了喜糖,道谢了’。”浪漫有趣的婚礼留下难忘的记忆,弹指一挥,时光流逝,这记忆伴随徐缺夫妇已有58年。

  政协和徐缺的《辛亥潮》

  关于与戏剧的缘分,徐缺最津津乐道的是从她的作品中出现了多少人才。单说“梅花奖”就有8名,川剧表演艺术家、二度梅获得者陈巧茹就是其中一位。

  近年来,徐缺与陈巧茹在艺术创作上多次携手,《尘埃落定》、《欲海狂潮》、《马前泼水》皆为她二人的合作。在多年来的磨合中,徐缺与陈巧茹艺术上互相探讨,生活中彼此关怀,她们之间的默契与情感,早已胜似母女,陈巧茹总是亲切地喊徐缺为“徐老妈”。说起徐缺与陈巧茹最初的结缘,可以追溯到20年多年前,成都市川剧院的经典剧目《白蛇传》赴法国演出。

  1991年5月的一天,成都锦江宾馆,徐缺受邀与到四川挑选川剧去巴黎演出的法国文化界人士拉圭尔先生共进午餐。餐中拉圭尔表示,他看过三台大戏和两台小戏,包括大家推荐的《白蛇传》。可是看后很不满意,一台也不想选去法国演出。拉圭尔认为川剧大戏都没有完整的艺术构思、没有鲜明的人物个性和动人的情感描述,他还认为川剧一味追求技巧,抛弃了自己的传统优势,生硬而拙劣地模仿西方艺术,弄得不伦不类。后来他还说,川剧乐队音不准,演员跑调。

  闻听此言,徐缺当即给予了反击,她说:“首先,川剧有上千个剧目,您怎能看了三五个戏便以偏概全?某个戏缺乏完整的艺术构思,或者技巧运用失当,是那个戏的编导水平问题,不是川剧艺术本身的问题。川剧舞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是最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这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果,也是川剧想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正如你们也有了“现代芭蕾”,也在用电声乐器和现代手法,演奏贝多芬等名家的古典作品一样。古老的中国戏曲,在保留原来的风貌的同时,用了一些现代手段,这有什么不可以呢?”

  一番驳斥,拉圭尔沉默不语。徐缺以为拉圭尔生气了,哪料到沉默片刻后,拉圭尔说,他邀请徐缺担任赴法演出剧目的艺术指导。而后,徐缺担任艺术指导陈巧茹饰演白蛇的川剧《白蛇传》,在法国进行了为期两月、巡回16个城市的公演。那次法国巡演,所到之处,观众如醉如痴。

  徐缺的戏剧人生中,除了川剧,还涉猎过话剧、舞剧等,且都是出手不凡。

  1990年4月,四川省政协文教委员会开会。委员们倡议:为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可由四川省政协出面制作一台话剧,反映四川的保路运动———辛亥革命的前奏,当时身为四川省政协常委的徐缺责无旁贷地接受了创作任务。1991年,这台话剧在北京公演,徐缺的老朋友、著名戏剧家张庚先生彼时专程坐着轮椅来观看此剧并大加赞赏。后来,在中国戏剧节上,《辛亥潮》荣获了十余个单项奖;而后又荣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等。1999年,当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出版《中国话剧五十年剧作精选》时,《辛亥潮》被选入其中。

  徐缺回忆这段往事时常说,话剧《辛亥潮》的意义在于这不仅仅是一台好戏,而且这台好戏让人们知道了:政协这个组织有多大的能量!政协这个组织可以做出许多常人意想不到的好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