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陈振康:扎根边疆传书艺
//www.auribault.com2014-08-22来源: 伊犁日报
分享到:更多

   8月14日,77岁老人陈振康拿着自己书写的一幅书法作品来到伊犁日报社,他说这是他特意为伊犁州成立60周年填写的一首《沁园春·伊犁州六十年巨变》,以表达他激动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感悟,记者遂采访了老人。

   1937年,陈振康出生于江苏省昆山市,因家庭条件不错,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熟读四书五经,学习琴棋书画,并练就了一手好字。受当时的政治环境影响,1958年,还在青海农学院上大学的陈振康被下放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二师,陈振康说,当年的兰新铁路工程、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地基工程他都参与过建设。1962年,他在工二师12团场工作时,一次因仓库着火,他为抢救公家物资而砸伤腰部,被定为二等乙级残疾。1965年,他又被调到农四师工建团,参与到国防公路建设中,在山沟里整整待了10年。当年的艰苦生活至今犹在眼前,陈振康回忆说:“那时候住的都是地窝子,能吃到的菜就是老三样:白菜、土豆、萝卜。每月能领到21公斤粮食,30%是粗粮,70%是细粮。那个年代的生活条件跟现在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1967年,陈振康的人生在低谷中发生了转折,在一次接受完批斗后,指导员交给他一项光荣的任务:制作毛主席语录牌。许久没有练过字的陈振康又拿起了毛笔,并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写贺信、喜报、标语等成了他的强项,文教工作越干越顺手。1977年,陈振康调入拜石墩农场的工建团子校担任老师,之后又被调到团场工会负责群众文化工作,这期间,他的书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作品开始在全国、省一级比赛中获奖。在多年研习中,他博采众长,楷、行、隶、草书皆工,逐渐形成了行笔沉着、点画苍润、字势跌宕、气韵流畅的艺术特点,作品曾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老年书法作品展”。在毛主席诞辰110周年书法作品大赛中,他的作品荣获优秀奖。

   在伊犁将近50年的生活经历让陈振康目睹了这里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感慨之余,他挥笔写下《沁园春·伊犁州六十年巨变》这首词:“祖国边疆,千里棉山,万里稻芳,望伊州县市,公路成网;伊河上下,瓜果飘香。高楼林立,统房栉比,座座新城工贾昌。抬望眼,尽城镇整洁,路宽灯亮。前辈戍边安邦,兴伟业、名留史册光。忆当年进疆,艰苦奋斗;年少青壮,守土开荒。一代英雄,扎根瀚海,改天换地鬓已霜,雄心在,子孙继父业,再铸辉煌。”词作语言虽然直白简单,却表达了这位古稀老人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伊犁发展的信心。

   陈振康告诉记者,他喜欢读书,特别爱看古诗词,他将古代诗人刘禹锡的一句“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奉为其人生的座右铭,因为年轻时未完成学业就被下放,在劳动改造中蹉跎了青春岁月。1990年退休后,他的生活更加忙碌起来,不仅办起了少年书法班,还主动担任了州老干部书画学会书法班的辅导老师,全心潜入到书法传艺中。截至目前,他教过的学生已有上千人,许多学生还在全国少年书法大赛中获得各类奖项。

   陈振康还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伊宁市,解放路还是一条土路,路两旁也都是土坯房,小巷里全是泥,一下雨必须穿雨鞋才能进出。现在到处是宽阔整洁的街道、高楼林立的小区,所以他由衷地想写篇作品对比一下,让现在的年轻人不能忘记老一辈人艰苦奋斗的历史。

   而今,陈振康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自己的书法技艺教给更多的学生,以传承中华书法艺术瑰宝。 记者 王志华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