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王世襄先生与古琴的轶事(图)
//www.auribault.com2014-08-25来源: 天津日报
分享到:更多

  摘自《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田家青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5月出版,有删节

  推荐理由:作者从游王世襄先生三十余年,亲炙其深厚学养和大家风范,所记皆为第一手材料,文字流畅易读,京腔韵味浓郁,人物刻画灵动,幽默笔触中浸出深厚情意。书中所载三十年来文博收藏界的风云流散,王世襄夫妇不折不从、雍容达观的处世境界,以及日常生活点滴中所流露之美学趣味和独到见解,都让人印象深刻,回味不已。

  人们都向往文人生活,而王世襄先生的生活情趣,是文人生活的典粹。

  事实上,当今我们能看到的、真有价值的、能按王先生所评价的有“景儿”,有“味儿”,有“神”的艺术品,必定都是天价。大多数媒体上的宣传加忽悠,便宜了古玩商和电视节目,东西卖出去了,收视率也上去了,可吃亏上当的是百姓。真希望大家能明白这个理。我偶尔看过在电视淘宝类节目上拿着津津乐道的有些东西,很多在王世襄先生的眼里,是纯垃圾,所以说是垃圾,是因为它们比破烂还不如,因其俗恶败坏着中华文化,可常见屏幕上的人抱着这些垃圾还一个劲儿地在那抠饬琢磨宣扬。而真正好的东西,有那么多用王先生的话说“要粘了毛啊,比那猴儿王都精”的古玩商和财势雄厚的收藏家,“捡漏”?能轮得到咱们老百姓吗?再说,捡漏这种心态和行为,我不认为应该提倡。

  还有一个观点,也是和主流的观点不太一样: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固然辉煌,但是的的确确在这五千年中,封建地主的小农经济是主流。在小农经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人的眼界和意识容易短视和粗俗。所以绝大多数古代留下来的器物,是以“俗”为主线,“俗”和“糙”是其主要特征。我们承认,在五千年里最辉煌的文化,是因为“学而优则仕”,文人精英入仕为官,享有优越的待遇,在雄厚经济实力支撑下创造了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辉煌——文人艺术,包括书画和明式家具,等等,但是这些与民间的东西完全不交圈儿,是极少的特例。而中国的皇家艺术品,是中央集权的产物,是皇家利用权力垄断精英人才和金钱来打造的艺术极品,工艺水准达到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东西原本数量就不多,存世至今还能面世流通的就更少。民间当然也出现极有天分的艺匠,做了总数比例并不多的精品,归总起来,真正称得上艺术品的绝对是万万里挑一。我看到大家拿着的很多自以为是“宝”的东西,实际很多都属于民俗粗糙的范畴。

  我估摸着,我的上述观点会被很多人否定。但我相信,王世襄先生一定会认同这一观点。我借此机会说说也就罢了。

  人生最高的生活境界,在于格调和品位。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