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沈伟:传统烙印在骨子里
//www.auribault.com2014-09-16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华人舞蹈之光”、“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沈伟用20年成为欧美知名度最高的华人舞蹈家。10月25日、26日,他应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之邀,将携代表作《春之祭》、《声希》亮相文化广场,这是他的作品首次直面上海观众。

  除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8分钟舞蹈《画卷》,沈伟在国内演出屈指可数。近日,沈伟专程来沪解读艺术节演出,“中国人看 《声希》,觉得好西方,欧美观众又认为它东方。我的舞蹈里没有明显的中国符号,对我而言,传统文化早已烙印在骨子里。”

  2000年,他在纽约创办舞团“沈伟舞蹈艺术”,是迄今为止唯一五次受邀登上美国林肯中心舞台的舞团,也是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驻地长达五年的艺术团体,在3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巡演。2004年,沈伟摘得国际舞蹈界最高奖项“尼金斯基奖”。

  “我喜欢宋元时代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世界观、情趣对我影响至深。”沈伟表示,来沪演出的《声希》灵感取自老子《道德经》“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舞台以八大山人游鱼画为背景,配以僧侣吟诵。舞者白面、高髻,以赤色长裙曳地而行,红与黑的强烈对比蕴含“超现实的静谧”。

  在接受采访时,沈伟多次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深刻影响。有趣的是,“沈伟舞蹈艺术”大部分是欧美演员,“我教他们认识东方身体语言,中国舞蹈源自古典宫廷舞,脚向内、中心往下沉、讲究内含;西方现代舞从芭蕾发展而来,脚向外、身体呈放射状,想摆脱地心引力。”沈伟用了一个充满哲理的比喻,“两者差异之大,如同纽约出太阳时,上海正是月夜。”

  在沈伟看来,现代舞绝不只是个人情感的发泄。他非常重视理性思考在编舞中的作用,“感性入,理性出。个人情感只是初级阶段,把感性认识通过理性思考消化之后,重新表现,得出的观点和认识才具有普遍性。”来沪演出的另一个代表作《春之祭》中,沈伟将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进行颠覆性改编,方形舞台被纵横的线条切分,面无表情的舞者如同起落的棋子,也如跳跃的音符。

  《春之祭》舞台地面由沈伟亲笔描画,这也是他作品的一大特色。沈伟自幼修习中国水墨,以专业课第二的成绩通过美院专业考试,除了编舞,还身兼舞美设计、服装、化妆、灯光等多重身份,“我对舞台技术要求很严,不止是舞蹈也是视觉呈现,像在做展览,激发观众想象空间。”

  除了《春之祭》、《声希》,沈伟最新作品《集体措施》两个选段《0-12》和《1+1》,也将首次亮相申城。沈伟为这一系列节目煞费苦心,他说:“大家看的时候一定会很过瘾。”(记者 诸葛漪)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