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点
在法文哲看来,突破的关键在“雷达”。“国际上从事月球雷达研究的科学家不多,我能数出来的也就十几个。”
法文哲起身,用手指向挂在墙上的月球两极永久阴影坑图。“简单来说,挥发分就是月球上会挥发的一些物质,包括氢、氧、羟基等。”
他坐下来,双手合拢认真地说,“水冰”就是一种挥发分物质。
“月球水冰是太阳系最重要的宝藏,没有之一。”他流露出自豪的神情,“带一滴水到月球上去,代价比一克黄金还要昂贵。”
如果月球上存在大量水冰呢?
“宇航员可以喝,水冰分解出的氢可以作为燃料,分解出的氧可以用来呼吸。那么人类可以建立月球空间站,以此为据点飞向火星和其它星球。”他说。
月球探测分析组主席Neal教授在给法文哲的邀请信中特别强调:“我相信你的专业特长正是本特别行动小组所需要的。”
法文哲认为,他们需要的正是自己不同于传统方向的“雷达”“微波遥感”专业背景和长期积淀。
目前,美国、日本、中国等在内的世界主要航天国家的探月仪器都装有雷达。相比美国等世界主要航天国家,中国在月球探测上是后来者。
“追上他们很困难,我们必须找别人没做过的,从一两个点上找突破。”这是法文哲一直以来的信念。
在法文哲看来,突破的关键在“雷达”。
他在博士期间主要做微波散射与辐射的理论建模和数值模拟,博后期间做的正是行星雷达。“国际上从事月球雷达研究的科学家不多,我能数出来的也就十几个。”他说。
“算是特色,国际上月球雷达探测要听听我的建议。”法文哲笑着解释,雷达的优势在于探测深度。其它遥感手段探测月球水冰,探测深度不超过表面以下一米,雷达可以看到月球表面以下三四米。
探月“热”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那年,国内月球研究者寥寥无几。如今,圈子壮大起来了,研究者仍不足百人。
法文哲是中国月球研究孤独的先行者。“中国研究月球的科学家并不多,活跃在国际上的更少。”他说。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那年,国内月球研究者寥寥无几。如今,圈子壮大起来了,研究者仍不足百人。
近年来,每年约有来自几十个国家的2000名学者参加“月球与行星科学会议”,中国每年最多十几个人参会,连续多年参会的十分罕见。
“不要跟美国比,跟日本比差距都非常大。”法文哲曾让学生搜索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期刊上发表的探月相关论文,令学生大吃一惊,“人家发表100多篇,中国只有个位数”。
我国“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发射成功,但有关月球的国际论文发表数实际上非常少。直到“嫦娥三号”发射后,才陆续有相关高质量论文发表。
分析探月卫星传回的数据才是纯粹的月球科学研究,也是探月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
“美国每一个探月卫星发射之后都会有专项基金支持科学家做研究,但我国迄今没有月球科学研究的专项基金。”法文哲说,火箭和卫星平台追起来相对快,但对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进行科学研究则需要积淀。
“一颗探月卫星价值十几亿,获得的大量数据不能被埋没,我们要去分析!”法文哲停顿了一下,坚定地说,“这是国家的需求、我们的责任,也是人类的使命。”
在法文哲的办公室墙上,有一张月表高程图。
“这张图的背后,有几千个人的努力。他们将探月卫星传回的信号转换成图表或数据。”法文哲眉毛微抬,眼睛变亮,“不夸张地说,真正的月球科学研究是从这张图开始的。”(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