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承孝:心细如发(图)-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潘承孝:心细如发(图)

2017-11-23 15:31:15

  

  潘承孝是民国时期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民国高等教育结构畸形,工科生寥寥无几。潘承孝1921年就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机械系拿到学士学位,4年后又从美国拿到硕士学位回国任教,是民国时期为数不多的工科顶尖人才。后来他又在西北工学院任教十年,先后担任教务长、院长等职,将这所学校建成了享誉全国的高等工科院校。解放后,他又担任河北工学院院长,为学校的建设做出很大贡献。

  潘承孝虽然长期在工科耕耘,心思却很缜密。他的人格和轶事,一直为人称道。

  比如1963年,当时的一机部抛出来一个“燃用劣质油料”的课题。这种一看就没什么档次课题,没人接,但潘承孝接。

  潘承孝心细,他发现,当时中国农村条件就那样,要搞农用动力装置,就要求机器必须皮实,优质油料灌进去动得了,劣质燃料灌进去也得玩得转。难度当然很大,但他又是个爱国心极强的人,一辈子盼着国富民强。1937年国共联合发表抗日宣言,潘承孝人在北平,日军炮火就在耳边,但他晚饭立马开了一瓶酒,喜形于色。

  这样的学科背景,这样的报国情怀,这样的课题下来,潘承孝焉能不接?他一接就搞出名堂,试制出的机器皮实耐用,广受农民欢迎。只可惜后来“文革”爆发,他的这一设计没能推广。

  不图名利,心细如发,待人诚恳,一心办事,潘承孝一生如此。

  1932年,他在北平大学工学院机械系教书,学生李耀滋拿着一个小问题来请教,潘承孝细心解答之后,问道:“你在一、二年级的功课不算太好,经常贪玩缺课是不是?”李耀滋顿觉惊讶,问:“先生刚刚接的课才几天,怎么会晓得我以前的情况?”潘承孝继续说道:“据我观察,你的天资并不差,如果以后能注意听讲,不逃课,成绩是会赶上的。”几句温和的鼓励,使李耀滋很受感动。后来,李耀滋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对这一段往事依然记忆犹新:“潘教授之能循循善诱是我求学上进的转机,这个恩惠此生难忘。”

  潘承孝在西北工学院任教十年,西北工学院迁校西安时,会计处有两个会计盗卖煤炭,有人写了一首打油诗:“会计××心太狠,得了奖金又卖煤,贪风唯有西工盛,我问先生能办谁?”此诗有人置于潘承孝办公桌上。他调查核实后,将那两名会计开除出校。这种不讲私情,赏罚分明的领导作风,全校师生钦佩。

  他在河北工学院时,一到春节,家里常常迎来拜年的同事。1989年的2月5日(除夕),他主动跑到别人家拜早年,原来,他第二天要去外地,生怕让人白跑一趟,便主动去给别人拜年。

  对学生来说,他们对一所学校魂魄的认知,往往就是从办学者身上感受到的。

  潘承孝之子潘家华也是著名的工程技术专家。他出差时曾遇一位老先生,老先生得知他姓潘,又看他长得神似潘承孝,当即便问他是否认识潘承孝,待得知潘家华正是其子,顿时激动。原来,抗战时老先生在西北工学院读书,对潘承孝印象极其深刻,谈到潘承孝的一些往事,几次泪水在眼眶里转。这一幕,让潘家华感慨万千。

  曾有客人在去河北工学院的车上遇到一位大二女学生,便随口问道:“你认识潘承孝吗?”女学生爽快回答:“认识,我们的老院长潘老,全院的每个学生都认识他,每个学年开始,潘老都在大会上给新生讲话,到学生宿舍谈心。大学四年毕业,许多人认不全学校的老师,但潘老是人人都认识他的”。

  无怪乎,如今的河北工业大学把自己的校园足球顶级赛事命名为“潘承孝杯”。2017年的赛事恰逢潘承孝诞辰120周年,该校领导亲自上场开球,以示纪念。(高毅哲)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讲述匠人故事 传承匠心力量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张云松:年轻球员不够主动

      主场面对外援因伤缺阵的四川队,北京首钢女篮昨晚顺利拿下本赛季五连胜。不过,在主教练张云松看来,队员们在贯彻他的思路方面做得还不够。

  • 丁宁有伤缺席单打 首钢女乒客场落败

      2017至2018赛季乒超联赛女团昨天战罢第二轮。在一、二号单打位置缺少了丁宁的北京首钢女乒以1比3不敌齐鲁交通队,客场落败。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布袋”夫妻(图)

      “今年的生意不错,销售额估计能有500多万元。”说这话的是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台子镇店东村的刘向勇。2年前,在北京打拼多年的刘向勇发现不少老乡在网上开网店收入不错,经过一段时间做网络购物袋代加工,刘向勇和妻子看到了互联网带来的商机。

  • 杨晓路:把中国味道带给世界

      黄焖鸡本是道家常鲁菜,如今就连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都出现了“杨铭宇黄焖鸡米饭”的身影。黄焖鸡“掌门”杨晓路来自济南,他以儿子的名字命名了黄焖鸡米饭的品牌。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