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忠近影
新年伊始,我收到一本题为《挑灯看剑》的书法艺术展作品集,全书分“挑我青灯、八角灯光、仰看故里、剑胆琴心”四个版块。一百多页的集子,我从头至尾,认认真真欣赏一遍,足足用了两个小时。是什么如此吸引我的眼球?这其中,既有作者独树一帜的艺术才华,也有作者仰望星空的探索精神。此书的作者正是军旅书法家张维忠。
张维忠是当代一位卓有成就的书法家。他成名已久,早在2006年就摘得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一等奖桂冠。近年来,他更是凭借在楷书和行草书两方面取得的艺术成就,成为当代书坛的中坚力量,为书坛带来一股新风。
受父亲影响,张维忠从小便对书法产生浓厚兴趣,以挥毫写字为乐。他学书路子正,长期坚持以先贤经典碑帖为师,临池不辍。18岁携笔从戎,公务之余,无数个夜晚,伴随青灯一盏,宿墨一池,孤笔一支,他的书法技艺不断精进。30余年的军旅生涯,他曾四进军校,六易驻地,这期间学书际遇颇佳。在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深造时,他如鱼得水,系统学习书法艺术;在西安学习期间,他曾一次次在业余时间流连忘返于碑林。后来,他调入驻京某部工作,依然锲而不舍地探寻艺术真谛,周末经常在各大艺术馆、博物馆汲取养分,且先后与李铎、沈鹏、刘艺、孙伯翔、聂成文等名家结下深厚师生情谊。经过几十年的兼收并蓄,集百家之长,张维忠的艺术才华得到全面展现,先后获得30多个国家级书法奖项。除获最高奖中国书法兰亭奖一等奖外,他还夺得了“林散之奖”、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奖、第十四届“群星奖”书法创作奖,先后5次在全军书法大赛中获一等奖,并入选中国书协“三名工程”和全国中青年书法名家60人展,当选中国书协理事,多次担任全国、全军书法大赛评委,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作品被国家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张维忠书法艺术根植传统,远追魏碑墓志,深尊晋唐帖学,游于楷、行、草等诸体,追求面貌多样、高古浑穆、空灵典雅的艺术境界。他巧妙处理博取与专攻的关系,从深钻细研《张猛龙碑》《崔敬邕墓志》入手,从颜、欧、褚到二王、明清行草以及孙过庭、米芾的书法中汲取营养,在笔法、章法构成上对魏碑墓志进行淘洗和提炼。他深入研磨,大胆突破,正之于心,宗之于灵,得之于手,经过不断熔铸、提炼、取舍、化合,终有所获,创立出碑帖结合、空灵活泼、独具面貌的魏楷书风。这种书风写出了一种清新雅致、逸气灵动的气象,极具节奏韵律和意韵情趣,赋予魏碑墓志以生命的律动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以魏碑墓志为根,掺之以帖,用行草笔意书写魏楷书,形成空灵淡雅书法风格”——兰亭奖的简短颁奖评语道出了这位书法家数十年对楷书的执著追求。
以行入碑的楷法,是张维忠在楷书创变上取得的重大成就。这既是心血铸就,又是水到渠成。值得称道的是,在楷书式微的当下,张维忠擅长写楷,喜欢写楷,能够以楷成名,其中有持之以恒、笃学精研的意志品格,更需要有不负时代、舍我其谁的艺术担当,正如著名作家韩静霆所言“这更需要一种生命的勇气,生命的定力,生命的搏击力。”纵观张维忠作品,总是给人一种清新典雅、灵动飘逸的艺术享受,充盈着时代精神和正大气象。在结体上,因势造形,变化多端,具有奇思遐想的神态、遥相呼应的点画和表情达意的字势,极具艺术表现力;在用笔上,中侧并用,挥毫迅捷,产生的是跌宕起伏的节奏、内涵丰富的笔墨和耐人寻味的意韵,令人目不暇接;在章法上,巧妙呼应、顾盼生姿,字里行间挥洒着自然轻松的情绪、步步为营的激情和跌宕生动的期待,贯穿着生命气息。
张维忠的书法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楷书和行草两种书体。楷书作品将六朝碑版的远古气息和当代书者的思想情怀巧妙结合,亦古亦今,亦今亦古,割玉剥金,碑中见帖,平和中见豪情,飞动中见静穆,彰显遒丽、清新、俊逸、自然、灵动的特点,令观者为之心动不已。行草作品取法魏晋,兼揉明清,高古秀逸、气度不凡。在艺术处理上,总是信手拈来,欹侧有度、大小任意、粗细随心、浓淡相间、虚实有度,展现出线条的律动、气息的贯通,充盈着魏韵儒风和人文气象。
作为一名军旅书法家,张维忠谨守“君子不器”之训,始终坚持艺术与工作各行其道,绝不以钻研书法而轻忽手中的工作。入伍30多年来,先后5次荣立个人二、三等功。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把繁荣军事文化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长期无偿为基层、机关、部队院校创作书法作品,被北京市文联授予“繁荣首都文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者”荣誉,被中国书协评为“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
“醉里挑灯看剑”,抒发的是词人时刻不忘平乱安国的壮志豪情。张维忠的《挑灯看剑》则以笔为器,挥毫壮怀,流露的是一位当代军旅书法家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