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台北6月20日电(记者 陈键兴 石龙洪)为还原长期被岛内政治扭曲的台湾历史记忆,作家杨渡近来几乎过着“隐居生活”,每天一早练完书法就开始看资料,下午到傍晚的时间用来写作,一年多累积了30多万字。近几年,他已有多部台湾史著作在两岸出版。
杨渡,1958年生于台中,出版有诗集、散文集和纪实文学作品等,还主持拍摄过多部纪录片。不久前,他在台北接受新华社记者和台湾旺中媒体集团联访,话题就从其台湾史题材作品展开。
在《在台湾发现历史——岛屿的另一种凝视》的自序中,杨渡回忆25岁那年秋天,他在图书馆读到1925年10月11日《台湾民报》的一则报道,其中记述逾千民众冒雨聆听反日志士演说的场景。“即使隔了六十年的时空,那时代的反抗热情仍动人心弦。”其时还是学生的他由此得以“重新看见历史”。
书中,杨渡写到日本殖民时期的台湾农民运动领袖简吉。上世纪20年代,简吉创建“农民组合”,领导民众反抗日本殖民压迫和经济剥削,曾两度被捕入狱。台湾光复后,他于1949年10月出任中共台湾省工委山地工委书记,1950年被捕,隔年被杀害。
民进党和“独”派势力在岛内大肆操弄“去中国化”,刻意抹灭台湾先烈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甚至美化日本殖民统治,以至于简吉的故事就像被删去了一般,在当代大众的视野中“不见了”。
长期以来,“台独”势力还恶意歪曲1947年台湾同胞反抗专制统治的“二·二八”事件真相,挑拨省籍矛盾,撕裂台湾族群。杨渡在书中也写到这一事件,通过采访当事人复原历史现场。他说,看到具体的生命故事,才能真切地贴近历史。自己希望写“有温度的台湾史”,挖掘被遮蔽、掩埋的历史事实,在回溯中探讨台湾的命运,这才是对历史和其中每个生命真正的尊重。
“台湾历史现在被政治扭曲得太严重了,一大半被掩盖掉。难道我们要孩子带着被欺骗的历史、被扭曲的心灵,走向仇恨的未来?”杨渡认为,台湾史不应被“台独史观”垄断、歪曲,须从民众角度重新诠释,除去历史断层,并通过不同媒介呈现,让年轻人了解真相。发掘那些真实动人的故事,就是在一点一滴重塑两岸的共同历史记忆。
几年前,杨渡曾担任台湾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推动两岸合编中华语文工具书。他告诉记者,合编之初,专家发现两岸差异词比重约15%,完成时仅剩7.5%,说明两岸用语日益贴近和趋同。
杨渡表示,两岸关系在政治上有起伏,但他对台湾年轻一代有信心。如果两岸交往能更开放,让年轻人工作、生活得更好,更方便地参与交流,相信台湾新世代会有大突破,而这种改变的迹象已经看到。
“台湾年轻世代不乏有志者,愿意迎向可以奋斗的大陆大市场、大空间。我对未来不悲观,台湾新一代的思维方式不会和民进党或‘时代力量’一样,他们会走向应追寻的理想道路。”杨渡说。
“关键还是要持续在历史文化上让两岸增进了解。”他说,两岸应更多相互引进出版物,尤其是与近现代史相关的通俗读本,还可以多合拍涉及台湾史的影视剧和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