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陈平原夏晓虹的书房-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走进陈平原夏晓虹的书房

2019-01-18 09:27:42

手绘陈平原书房。绿茶绘

书房中的陈平原、夏晓虹伉俪(左二、左三)。

  开栏的话:新年伊始,“草地”周刊推出“走进名人书房”专栏。我们将走进作家、学者、艺术家、文化名家等大家的书房,通过书房这条小径,抵达思想的彼岸,在他们构建的知识地图中,找到人与书的共情之源。

  首期就让我们跟随书评人绿茶先生,走进陈平原、夏晓虹教授的书房

  虽然听杨早描述过陈平原教授书房的规模,但走进陈老师家书房,还是大吃一惊。客厅、餐厅以及通往厨房的墙体都是书架,几乎看不到露出来的墙,而整个客厅也堆满了书、杂志和资料,此外,陈平原和夫人夏晓虹老师还各自有个书房,也是被书挤得满满的。我们一行四人到来,更增加了客厅的拥挤感。

  平原老师随手把沙发上的书和资料挪了挪,我们和书挤在一起,喝茶、聊书。过程中,陈老师反复提到找不到书的问题。这可能是读书人的通病,书越来越多后,书房的功能性就越来越弱,想找的书越来越难找到。陈老师坦言他理想中的书房书不用太多,但要有舒适的阅读环境。可整理这么大规模的书房,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

  陈平原和夏晓虹都是北大中文系教授,对晚清及近代文学史、思想史、文化史等领域有深入研究。陈平原教授除了文学史,还对大学、城市、声音和图像等诸多方面有持续研究,今年,出版了晚清画报研究大作《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在年底众多好书评选中榜上有名。夏晓虹教授多年从事晚清妇女文化研究和梁启超研究,著有《晚清文人妇女观》及多部梁启超研究著作。

  从事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涉及的面很宽很杂,古代、现代、外国都要涉及,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艺术的也脱离不开。所以,陈教授家的书房可以算是学术大百科,方方面面的书籍包罗万千,加之一直以来入的多出的少,以至于形成了现在的书房规模。

  绿茶:陈老师好,一进您的书房大吃一惊,这样规模的书房真是少见,我很好奇您的书房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个规模的。

  陈平原:二十多年前我曾写过一篇题为《父亲的书房》的短文,大意是看一个人的书房,可以知道这个人的兴趣、学养、气质等,而且还可以预测他孩子的未来。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传承,孩子从小在那个环境里长大,自然会受到熏陶。其实,我们小时候,家里藏书不算多,房子也不大,但在那个时代,有那么好几柜子书,已经了不起了。

  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家的书基本上保存下来,没有被毁。因为“文革”一开始,我爸所在的汕头农业学校的学生们就冲进来,把我们家所有的藏书给封起来了。既然贴了封条,别的红卫兵来了一看,就没有再去弄。后来我妈妈解放了,就以教书需要为由,把书取出来。

  而后,我不能升学,这批书就随我到了我插队的山村。所以,“文革”期间,我和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基本上不缺书读。这批书,今天看没什么了不起,但对当年的我来说很重要。爸爸妈妈都是教语文的,历年初中、高中以及中专的语文教材,还有相关的教师读本,家里都有。另外,我爸爸还有这几个方面的藏书,比如说古典文学,还有俄苏文学,尤其是文学史著作。像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文革”以前出的,我们家有;后来我在中山大学念书时,老师黄海章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简史》,家里也有;还有北京大学的林庚先生、吴组缃先生等人的著作,也都有。王瑶先生“文革”前出版的书,记得就缺一本,其他都齐了。那个时候的中学老师真是厉害,为了备课,竟收藏并阅读那么多专业著作。这些书,当时我只是乱翻,并没有认真阅读。说实话,即便读也读不懂。但不管怎么说,山村插队,有书可读,对我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后来我检讨自己的阅读趣味,应该说有一些缺憾,比如说欧美或日本的东西,我们家没有,因为我爸不喜欢。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很少。早年的阅读很重要,不仅是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定下那个调子、那个趣味。日后有些东西你很容易读进去,有些东西则很隔,就是进不去。正是有感于这一点,我才专门写了《父亲的书房》。小时候的阅读,知识含量不高,但养成了你读书的兴趣,包括徜徉书房的生活姿态,当然,还有对某些学科的亲近与疏离。

  你问我的书房为什么会是今天这个局面。因为我们不是藏书家,为自家研究而收藏,书籍必定杂乱无章。藏书分两种,一种是为读书而收藏,一种是为收藏而读书。我们家藏的都是常用书,除个别有纪念意义的,主要是自己研究所用,没有特别珍奇的本子。

  我和晓虹的专业本来就有重叠,加上各自有所延伸,而做近现代这一块的,藏书有个特点,古代需要,现代需要,外国也需要,因此古今中外都会有。还有就是,只在文学这个圈里打转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艺术的,多少都涉及。加上本身读书兴趣驳杂,我们家的藏书专业性不强。上海的周振鹤、江晓原他们的藏书有特点,比我们强多了,有很多独门绝活。

  当然,我对图像和文字的关系感兴趣,有关明清绣像或晚清画报的出版物会注意收集。在深圳演讲的时候,有个特意从长沙赶过来的读者提问,说他追着读我的书好多年,为什么关于明清插图的《看图说书——中国小说绣像阅读札记》(北京:三联书店,2003)不再重印,也没有续集。我说很遗憾,因为那书写得太浅,自己不满意,还想往下做,资料也收集了不少,准备等退休以后动手。像这样的专题,单靠图书馆收藏不够,要做研究,就得有所准备。其他一般书籍,我就不刻意收藏了。

1 2 共2页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孙仕奇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五十九·一代代职工用《三...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柯洁:想变得更了不起

    柯洁拿下个人第七座世界冠军奖杯,成为围棋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大赛七冠获得者,在自己的战绩表上又添浓重一笔。在柯洁的前面,还有手握8个世界冠军的中国名将古力,还有曾纵横棋坛的韩国棋手曹薰铉、李昌镐、李世石有待超越。这位年轻的名将还在向着巅峰攀登,他“想让自己变得更了不起”。

  • 张建国演出年“一月一经典”

    新年伊始,正山堂“张建国2019‘一月一经典’演出年”在北京正式启动。1月28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老生“奚派”杰出传承人张建国,将以经典传统戏《四进士》作为演出年的首场公演。全年演出的十二场大戏不仅包含奚派经典剧目《范进中举》《白帝城》,还包括传统老戏《失空斩》《赵氏孤儿》等。这不仅是张建国个人风采的展现,也是众多知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与新生代优秀演员共同为戏迷观众们带来的国粹盛宴。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格力电器董事会换届尘埃落定 65岁董明珠连任

    1月16日下午,备受瞩目的格力电器201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董事会成员,董明珠高票当选格力电器新一任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并再次当选格力电器董事长,“闺蜜”刘姝威当选独立董事。同时,续聘董明珠为公司总裁,续聘黄辉为公司执行总裁,续聘望靖东、庄培、谭建明为公司副总裁。这也就意味着,接下来的6年里,65岁的董明珠将在格力继续奋斗下去。

  • 贝医生创始人章骏:做出更适合于中国人的牙刷

    “两周销量近10万支,销售额逼近1000万;拥有多项专利,荣获德国红点奖、IF奖、日本G-mark等国际大奖,并成为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唯一指定牙刷。”这些惊人数字和成绩的背后,都指向了一款名叫贝医生的电动牙刷。一个刚刚成立两三年的企业如何取得这些不俗的成绩,贝医生创始人、CEO章骏将其归结为产品力。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