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厌恶的蚊子 他却“爱”了68年-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你厌恶的蚊子 他却“爱”了68年

2019-08-05 14:08:20

  董学书在实验室图片来源于网络

  “蚊子很毒,靠叮人传播疾病;蚊子又很可爱,画出来美得很!”对于这个打了60多年交道的“老伙计”,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专家董学书如此评价。

  世界上有3000多种蚊子,我国就有400余种。云南因其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成了它们“理想”的滋生地,种类达300多种。在这数百种蚊子中,有8种是云南疟疾传播的主要媒介。

  从蚊种调查、标本采集,到养蚊子、画蚊子……上世纪60年代以来,董学书就一直从事蚊虫分类研究事业;83岁高龄的他,在退休后的23年时间里,依然坚守工作岗位,对蚊子“不离不弃”。

  亲友曾多次喊他出去旅游,董学书却放不下手头的工作。近年来,为了防治登革热,他又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覆蚊上,相关成果《中国覆蚊属》将于今年国庆节前后出版。

  画蚊子,专著惊到国外同行

  放好玻片、调准焦距,一边瞄着显微镜,一边握笔作画……当记者进入办公室时,董学书正埋头画蚊子。

  落笔前,董学书对着显微镜反复比对标本。为了减少偏差,他特意挪开风扇,整间办公室里只听得见笔落在纸上沙沙的声音。

  1996年,董学书退休。可办理完退休手续的第二天,办公室又出现了他瘦小而忙碌的身影,查找文献资料、制作蚊虫标本、讲解蚊虫分类鉴别……

  “跟蚊子打了一辈子交道,停下来反而不习惯。” 董学书说。

  因检索图的需要,画蚊子成了他的主要工作之一。

  “做蚊虫分类鉴别研究,还得靠那一幅幅图。”董学书说,雄蚊尾器作为蚊种的主要鉴别特征,必须一点一点描摹出来,容不得半点马虎。

  对于没学过画画的董学书来说,画蚊子的过程极其艰辛。蚊子尾器有很多细微的部分,毛发长短、粗细、斑点大小都得在检索图上清楚呈现。这就要求他必须不断调节焦距,反复比对标本。“一横就是一横,一点就是一点,错了就会误导别人。”他说。

  遇到复杂的图,董学书要花上3到5天时间完成。当天画不完的部分,他还会一个人来到办公室加班,图画好了回家才能睡得踏实。

  日复一日,董学书的蚊子越画越顺,也越画越好。不过,因为长期埋头工作,他的颈椎出了问题。一回到家,脖子总是会有些难受。可第二天,他又会准时出现在显微镜前。

  2010年,耗费近6年时间的《云南蚊类志(上卷)》正式出版。2400余幅有关蚊虫尾器的“工笔画”如同镌刻一般,过来交流学习的外国专家对此惊讶不已,争着抢着要把书带回去。

  有一天,董学书从外国文献上得知了雌蚊尾器也可用来鉴别蚊种,极度兴奋的他又开始了全新的研究工作。

  寻蚊子,斗罢毒蛇遇猛兽

  画图前需要有成套的蚊虫标本,包括幼虫和成蚊。没有标本,蚊媒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也就无从谈起。但大多数蚊子都分布在野外,踪迹难寻。

  云南地理气候特殊,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我国蚊类区系和物种分布的核心地带,也是蚊媒传染病较多的省份。每年3月到11月,到了蚊虫出没的季节,董学书会深入到偏远荒僻的村寨,开展蚊种调查,足迹遍布云南12个州市,近60个县。

  云南低到70多米的河谷地带,高到2000多米的高寒山区,蚊虫都有可能滋生。这对研究传染病昆虫出身的董学书来说,云南无疑就是一个最大的“矿藏”。每年刚开春,他就和同事们去野外采集标本,一去便是大半年,到蚊子越冬了才回来。

  “蚊子它会飞呀,不好抓,但是又想要,急得心痒痒。”董学书说,碰到不太好抓的蚊子,只能再等合适时机。

  可有时蚊子没抓着多少,倒遇着了毒蛇猛兽。

  上世纪70年代,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一个村子,董学书正在一片草丛附近采集标本。突然,地上冒出一条眼镜王蛇,和他的个头一般高。董学书吓得一动不动,本想挪动步子往后跑,没想到又被一条母蛇堵住了退路,当时前后夹击的距离仅有几米远。

  所幸,没过几分钟,母蛇就往草丛下钻了过去。看准了机会,董学书一个箭步往回跑,才算躲过了毒蛇的攻击。“当时直冒冷汗,如今想想还是有些后怕。”他说。

  采集标本时,蛇是来回途中的“常客”。竹叶青喜欢攀爬在竹子上,最不容易被发现,可每天董学书和同事都要碰上好几次。为了和毒蛇作斗争,董学书还专门去买了一本书。

  边境线上丛林高密,人烟稀少,一到晚上常有野兽出没。为了采集标本,他们又不得不冒这个险。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董学书和同事还会撞见一双双“发亮”的眼睛,不是下山的黑熊就是围猎的豺狼。

  面对一切可能出现的危险,董学书没有后退半步。他告诉记者,标本采集工作很辛苦,但很有意义,需要一直延续下去。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云南寄生虫病防治所共收集了上万套蚊子标本,其中有发现的蚊虫新种26种,中国新记录种20余种,成为国内最大的蚊类标本馆之一,为蚊媒传染病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生命不息,斗蚊不止。董学书已和蚊子整整纠缠了68年。“蚊子是一种可以变异的昆虫。蚊虫研究事业绝对不能丢,还要长期做下去。”他说。(严 勇 何春好 秦晴)

  (据新华社)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不忘初心 为新闻理...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万家灯火的背后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为航天器披上“护身...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雷军:“码农”的梦想

    雷军 18岁以优异成绩考上武汉大学计算机系,仅用两年修完学分并完成毕业设计;大三时,靠帮人开发软件已成为年轻的百万富翁;不到30岁就已成为金山软件CEO……企业家雷军大学毕业时,雷军在国内程序员圈子已名声大噪。1991年,他加盟北京金山软件有限公司,带领团队技术创新、攻坚克难

  • 退伍军人朱凌波:小兵有大爱 退伍不“褪色”

    朱凌波,宁乡市老粮仓镇人,1999年参军入伍,在山西某部服役,由于表现突出,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2002年,朱凌波退役回乡。退伍后,家境贫困的他打过工、摆过摊,如今在宁乡开了一家餐饮店。十多年来虽然历尽坎坷,但他那种积极向上、敢于担当和助人为乐的军人精神却没有“褪色”。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