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主角》是一部秦腔史,也是一部社会史-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陈彦:《主角》是一部秦腔史,也是一部社会史

2019-08-23 10:06:25

  陈彦的《主角》讲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从放羊娃磨炼成名角儿的人生历程,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跨度中,个人的机遇沉浮、秦腔的兴衰变迁和社会的沧桑巨变在书中娓娓道来。

  获奖后,陈彦向记者讲述了《主角》的创作历程。

  一部向秦腔致敬的作品

  记者:《主角》在斩获2018年度“中国好书”和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后,又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这一代表中国文学领域最高荣誉的奖项,您有何感受?

  陈彦:对于一个创作者,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正如您所说的,这是中国文学领域的最高荣誉。我十几岁爱上文学,后来把精力主要放在舞台剧创作上了。十年前写第一部长篇《西京故事》,算是一种回归。后来又写了《装台》,《主角》是第三部长篇。从内心讲,我并没想到要去冲刺某个奖,只是写了自己浸泡过几十年的生活,那个“浸泡池”就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这是一个有着80年历史的剧院,4个演出团,还有一个创作研究中心。我干过专业编剧,也干过团长、院长,始终都在与各种角儿打交道。是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命运起伏,搅动着我的心灵,让我有一种讲述的欲望。这部长篇最早写下的名字叫《花旦》,写写停停,直到后来离开剧院,才有点“庐山”之外看“庐山”的感觉,便一气写了下来。获得茅奖,我立即想到这个剧院,想到那些角儿,这是一部向秦腔致敬的作品。

  记者:《主角》的创作初衷是什么?

  陈彦:我在这个大剧院生活了几十年,心里充盈着无尽的故事,行走着数不胜数的鲜活人物,就想把他们写出来。我觉得他们的故事,是一定能打动人的。再就是一部秦腔史,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意义。这里面有许多值得发掘的东西,这些东西能说清楚文化的根性,他们直接从民间生长出来,经过成百上千年的裹挟,已经丰沛得满树繁花了。这些花朵采摘下来,就是小说的“四梁八柱”与骨架。我是希望在相对精彩的故事背后,有一种硬朗的精神支撑,让角儿唱出的是有“丹田”之气的浑厚嗓音。总之,我对浸泡了几十年的秦腔文化有一种深深的眷顾,希望用鲜活的形象加以诠释与概括。

  把戏剧舞台以外的生活勾连进来,折射出大时代的漩涡与洪流

  记者:您曾在《主角》的后记中写道“生为主角,其实是一场受难”,而忆秦娥一路走来也确实经历了诸多磨难,但她却能非常有韧性地“熬”过来。通过塑造这样的人物,您希望向读者传达什么呢?

  陈彦:干啥都不容易。当主角容易吗?主角就意味着责任、辛劳、扛雷、磨难。没有韧性,你是当不了主角的。舞台上的主角,哪个不是挣扎得红汗淌黑汗流的。我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工作几十年,见惯了主角的劳碌辛苦。前台看着众星捧月、刀光剑影,威风凛凛,一到后台,累得气息奄奄,欲活不得,欲死不能。几多眼泪,腌渍、氤氲了华美的艳抹浓妆;几多眼泪,只能到无人处才纵情释放。那是怎样一种生命与艺术的较真抗争啊!你不能不对他们深怀敬意。我常讲,主角又哪里是戏剧舞台上独有的角色形态呢?生活中哪里没有主角、哪里没有配角呢?生活中的主角又何曾好当?很多时候,又何尝不是一场受难呢?你得熬,你得挺!谁让你是主角呢?

  记者:《主角》不仅讲述了忆秦娥从放羊娃一路成长为秦腔名伶的经历,更反映了秦腔的兴衰和社会的变迁,您如何看待和处理小人物与大时代的关系?

  陈彦: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周遭与身后,一定网织着密切的社会关系。忆秦娥也不例外。尤其是成为名伶以后,关系就更为复杂一些。舞台小世界,本来就联系着广阔大社会。秦腔自身对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法律、宗教、人文、民俗的饱蘸,使它在任何时代都不可能成为独自低吟浅唱的孤岛。在写这部作品时,我自己也有一种努力,就是想把自己几十年来的社会人生感悟,都附着在小说人物身上,加以尽情抒发。

  一部秦腔史,也是一部社会史。它饱含着社会发展的兴衰与变迁。自己在文艺团体工作几十年,学习、研究、实践这门艺术,汲取了很多十分宝贵的营养。甚至形成了一种民间视角的看待社会历史演进的方式。包括对小人物与大时代的关系的认知与辨识,也与秦腔这门古老艺术教给我的思维与认识事物的方式有关。历史是人民推动的,这句话也在某种程度上讲清了小人物与大时代的关系。

  记者:您的三部长篇作品分别聚焦农民工、装台工人、秦腔艺人,他们都是小人物。您当初怎样选择自己作品的主角,为什么要为这些小人物立传?

  陈彦:是的,《西京故事》几乎完全聚焦在进城农民工与贫困大学生身上。《装台》也是写了一群农民工与戏剧舞台的故事。他们到城里来讨活计,巧妙与戏剧接壤,成为舞台演出的装台人。所谓装台,就是为演出装置布景、灯光、道具的人。过去老戏舞台装置简单,就是一桌二椅。什么都是虚拟的,不需要人装置舞台。现在演一场戏可不同了,有时真山真水、真汽车、真飞机都上去了,因此,装台成为十分繁重的劳动,有时一台戏需要好几天装台时间,且还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这就催生了装台这个行业。他们搭台,别人唱戏。这里面的事情,颇有一些味道,因此就写了出来。而《主角》就完全写的是演员、乐队、编剧、导演、团长等职业生态,由此波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出场人物过百。职业也涉及传统说法的三教九流,七行八作。我是想尽量把戏剧舞台以外的生活勾连进来,从而折射出一种大时代的漩涡与洪流。想法归想法,是否达到,还需读者检验。

  双脚坚实地踩在大地上

  记者:在中国文坛上,陕西作家群是一支特殊的力量,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都曾斩获茅盾文学奖,他们用文学作品书写、关照黄土地上的悲喜人生。作为第四位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陕西人,您的创作是否受到文学“陕军”的影响?

  陈彦:深受他们的影响。我从很年轻的时候,就爱读陕西作家的作品。柳青、杜鹏程、李若冰、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作家,我在他们身上都汲取过丰厚的营养。他们都是把双脚坚实地踩在大地上,严格走现实主义路子,创作严谨,著作等身,生命辉煌。陕西还有好多大作家、评论家,都对我的创作有过指导和帮助,我深深感恩这些人,也深深感恩陕西这块养育我的土地。我在这里生活了50多年,积累的素材一辈子也写不完。我会珍惜这块热土所赋予我的激情和力量,努力再为“文学陕军”增砖添瓦。(本报记者 蔡馨逸)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孙仕奇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用工匠精神铸就金融...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从月球仰望月球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百米深井下的坚守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古田军号》导演陈力:让年轻观众喜欢

    目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古田军号》荣获“五个一工程”特别奖,其独特的现代视角和“年轻化”的探讨,得到有关部门及观众的认可。本报记者因此专门采访了该片导演陈力。

  • 谌龙:做我该做的

    谌龙21日在这里击败中国香港选手李卓耀,成为中国队唯一一名晋级16强的男单球员。赛后谈到肩上的压力时,他留下了一句话:“做我该做的。”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克里斯·戈帕拉克里什南:营造创新氛围至关重要

    Infosys(印孚瑟斯)是一家提供商业咨询、信息技术和外包服务的印度跨国公司,也是仅次于塔塔咨询服务公司的印度第二大信息技术公司。克里斯·戈帕拉克里什南则是Infosys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他被公认为是全球商业和科技思想领袖,并在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首次发布的亚洲高管排行榜上,被选为首席执行官(IT服务类)。

  • 吕名礼:让智慧灌溉“丰家国仓廪”

    2019年跨年夜,天降大雪。华维节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名礼完成了与东安县政府关于华维新产业园洽谈,坐上了一辆绿皮火车,从家乡湖南永州返沪。25年前,也是这样一辆相似的绿皮火车,吕名礼第一次离开家乡,历经27个小时行程,来到首都北京。他说,那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远行。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