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我国科普与科幻的代名词-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他曾是我国科普与科幻的代名词

——追忆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

2020-05-21 13:41:09 来源:科技日报

  著作“超”身的高产作家叶永烈走了。

  他的名字,密切关联着在科普、科幻领域分别创下了畅销与影响力奇迹的《十万个为什么》和《小灵通漫游未来》。他一生执着笔耕,又充满童心。他的辞世让科幻界感叹“痛失良师益友”。

2017年8月出版的《叶永烈科普全集》,多达28卷共计1400万字。尹传红供图

  热爱文学的理科生叶永烈,书写了自己创作生涯的辉煌篇章。作为家喻户晓的科普和科幻作家,他把科学的火种传递给热爱科普的后辈。作为受益于他诸多优秀作品滋养而成长的一名读者和科普工作者,我曾在一篇论文中作过如是概括:

  在中国的科普、科幻界,叶永烈曾经是一个风格独特、广受瞩目的“主力队员”;在当今的纪实文学领域,他又是一位成就卓著、声名显赫的重量级作家。在“科”字轨道上运行、“十八般武艺”几乎样样涉足的叶永烈,跟那位在历史深处游弋探寻、写了许多名人传记的叶永烈, 常常被误认为是同名同姓的两个人。叶永烈的作品覆盖范围之广、创作数量之多、产生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曾几何时,叶永烈仿佛成了科普与科幻的代名词和质检章,一面高高飘扬的象征性旗帜,尽管他早已“挂靴”转轨多时。多年来我在太多的场合听到太多的人如此这般说过:“我是读着叶永烈的作品长大的。”在当今中国,能够享此殊荣的作家真的没几个。

  于我而言,叶永烈既是我科普创作的导师,也是我人生事业的灯塔。

  犹记得,1979年春,11岁的我第一次读到《小灵通漫游未来》,心潮澎湃,对未来充满期待。那一时期每个月当中的某几天,在父亲下班回到家时,我总要急切地问一声:“《少年科学》来了没有?”盼着的就是尽早将杂志上连载的叶永烈科幻小说一睹为快。

  当时我还常从许多报刊上读到叶永烈脍炙人口的科学小品,从中汲取了大量的科学营养。随后,我又爱上了阿西莫夫作品。品读他们撰写的优秀科普、科幻作品,让我真切感受到读书、求知、思考和钻研问题的乐趣,同时也萌发了对科学写作的兴趣,并立下志向,要成为像他们那样的科普作家。20多年后,在《幻想:探索未知世界的奇妙旅程》一书的扉页上,我特别写上一句题献,表达对两位“导师”的感佩感恩感激之情:“谨以此书献给引导我走进科学世界并改变了我人生道路的两位著名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叶永烈。”

  在评述自己的创作人生时,叶永烈称他不属于那种因一部作品一炮而红的作家——这样的作家如同一堆干草,火势很猛,四座皆惊,但是很快就熄灭了。他说他属于“煤球炉”式的作家——点火之后火力慢慢上来,持续很长很长的时间。是啊,他从11岁发表第一首小诗时点起的文学之火,一直持续燃烧了将近70年,越燃越久、越烧越旺。他把作品看成凝固了的时间、凝固了的生命。他说,他的一生“将凝固在那密密麻麻的方块汉字长蛇阵之中”。

  特别难忘十多年前的一个晚上,我与叶永烈老师漫步在上海街头,听他缓缓讲述自己年轻时的经历。其实,那个时候我也是在某种程度上“重复”着他的经历,但听了他的一番话,很快我就明白,应该怎么做了。

  2019年8月30日晚上,叶永烈老师给我发来微信,交流他的近况。几天后的9月3日,他给我转来澎湃新闻的一篇文章,标题是《叶永烈人民日报撰文谈<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受欢迎》。这是我们之间的最后一次互动。

  惊闻叶永烈老师逝去的那天夜里,我久久不能入眠,诸多回忆涌上心头。脑海里不时浮现出少年时代阅读他作品时的幸福场景。那段心有所寄、热切期盼读到他作品的美好时光,令我终生难忘。(记者 尹传红)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定家规·立家训·战疫情——全国女职工家规...

  • 热点人物

    致敬,共和国最闪亮的星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56岁范明想演年代戏 从30岁演到80岁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我的金山银山》正在东方卫视播出,范明在剧中担纲男一号饰演村主任范星火。在采访中范明表示,自己对这个人物的把握是,要质朴、热情,要有多面性,要落地,还有一点小小的仪式感。

  • “北京人艺”三代演员“云赏”解说戏剧博物馆

    濮存昕自述当年曾因敬畏而不敢踏上舞台地板,“曝料”人艺历史上的001号工作证其实属于曹禺先生;在冯远征的口中,人艺艺术家多才多艺的故事信手拈来,如牛星丽的《龙须沟》服装设计图可见冰山一角,更以舒绣文的打字员角色引出“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的人艺定律……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全国政协常委王昌顺:经济市场若转好 民航恢复将提速

    2020年中国经济“上半场”围绕抗疫展开,那么复产复工后,“下半场”该怎么打?无论是上半场还是下半场,民航业都在经受考验。在抗疫方面,民航业不断将医疗人员、医疗物资运进疫区,把滞留海外的中国旅客接回家。在复工复产方面,民航业则面临客流减少、运力压缩带来的成本压力。

  • “化危为机靠创新”——全国人大代表马新强履职记

    “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大不大?”“复工复产的进展怎么样?”“企业的发展需要哪些支持?”全国两会前,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新强,对武汉“中国光谷”多家企业进行调研。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