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再忆果树栽培专家糜林-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含泪再忆果树栽培专家糜林

2020-06-05 11:03:16 来源:光明日报

  6月3日,倒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果树栽培专家糜林离世107天了,留给当地农民的是深深的惋惜和无尽的思念。5月31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每一点知识都滋养一寸土地——追记倒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果树栽培专家糜林》引起热烈反响,各地专家学者、农民朋友纷纷在第一时间给报社来电,表达对糜林同志的缅怀之情。6月1日,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批示:糜林同志一生为农,一心致力于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致富,令人感动!我们要向他学习,与全国对口帮扶地区携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要求宣传部在江苏进一步收集、整理糜林的相关事迹,并集中宣传。

  一箱还未成熟的桃子

  6月3日,江苏句容百鹤陵公墓,糜林的墓前已长出青青小草。记者和糜林的亲人、同事在墓前深深鞠躬,寄托哀思。得知消息的农民们也自发赶来了。

  农民王巧娣带来一箱自己种的桃子,轻轻放到糜林墓前,沉默许久才开口:“糜主任,这是您指导我种植的桃子,虽然还没有成熟……”话说到一半,王巧娣再也抑制不住悲伤。得知能到糜林墓前看看,王巧娣起了个大早,把果园里长得最红最好的桃子摘了下来。“我看到《光明日报》稿子里写着有新疆农民恳请把葡萄放在糜主任墓前,让他‘尝尝’带着江苏味道的新疆葡萄。我也想把自己种的桃子给糜主任‘尝尝’。”

  王巧娣的姐妹果园,是糜林生前常去的地方。“糜主任的手机24小时开机,每次有困难,只要给他打电话,几乎是随叫随到。”如今,王巧娣的30亩桃园越种越好,年收入在30万元左右。

  “糜主任,我来看你了。”农民朱春喜是糜林的大徒弟,跟糜林的感情很深,他静静地在墓前三鞠躬,躬身抚摸着墓碑:“您走的那天,我们都想去给您送行,但是因为疫情,只能把花圈摆放在通往殡仪馆的小路上,今天终于能来看看你了。”说到这,这个中年男子背过身去,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

  全国时代楷模赵亚夫也来到糜林墓前,他步履蹒跚,轻轻放下一束菊花:“糜林一辈子跟着我搞果树栽培,他是全世界最会种梨的专家,他的徒弟是全中国薄壳山核桃种得最好的农民。”赵老眼眶泛了红,拉着记者的手无比惋惜地说,“糜林在的时候,我没有特别关注他,他突然走了,我的内心空落落的。”

  短短半个小时,糜林的墓前已摆满鲜花,分批前来祭奠的人络绎不绝。不少农民说,要弥补疫情期间没能给糜主任送行的遗憾。

  记者不禁感慨,糜林走了,但在农民的心中,他的生命之树常青,这片他倾注毕生心血的故土,也从未把他忘记。

  一场隔空的心灵对话

  “转眼您已离开104天了,我的父亲。您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一心为公、无私奉献,是我永远的榜样与骄傲。今天,《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您的故事,这是最高的肯定和荣誉,您看到了一定很欣慰吧……此生缘浅,只做了您30年的女儿,您是我心中最好父亲的样子,愿来生我们还做父女!”

  这场隔空的心灵对话,来自糜林的女儿糜蓉。看到本报的长篇通讯后,糜蓉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在微信朋友圈给最爱的父亲写下这样一段话。

  采访中,糜蓉对记者表示感谢,她说,这篇报道让父亲的故事走进了更多人的心里。“含泪读完糜林的感人事迹:只为了托举起每一颗向上的心和致富的梦想。他永远活在了几百万贫困人民的心里。”“愿他在天的那边,看到扶贫在继续,攻坚即将收获。”“祖籍重庆万州,代老家人民感谢糜林叔叔。”……这些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在隔空表达对糜林的哀思和敬重。

  在妻子陈祥云心里,糜林仿佛从来没有离开过。“只要一听见门响,我就觉得是糜林下班回来了。”这个抑制万千悲痛的女人,在丈夫去世后就很少出门。她说:“家里处处都是他的影子,我想待在家里多陪陪他。”与糜林有关的一切,陈祥云都视若珍宝。“我不回来吃午饭”“好的,下班早点回家”这是糜林与她最后的短信对话,陈祥云至今仍保存在手机里,重复看了一遍又一遍……

  糜林的床头还一如他生前的模样,放着一沓厚厚的果树栽培类专业书籍。糜蓉指着一本日文书说,父亲醉心研究最新果树种植技术,在日本农文协电子图书馆,至今仍保持着一项纪录——日本本土外专家访问阅读量世界第一。“农民需要什么,父亲就研究什么,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他毕生的追求。”

  糜林的父亲90岁了,有67年的党龄,这位老党员超乎常人的坚强让记者肃然起敬,他没有在我们面前流一滴眼泪,而是对着糜林的遗像喃喃自语:“你走了很可惜,但是帮助那么多农民走上了致富路,这辈子值了。”

  一片飘香的现代梨园

  瓜果飘香、鸡鸭成群,梨树上结满了小果子、果树上装着自动滴灌和施肥的装置……来到镇江市劳模、种梨大户窦永敏的梨园,眼前一派生机勃勃之景。得知记者要对糜林进行跟踪报道,窦永敏一定要记者去他的梨园看一看。

  窦永敏梨园已成为镇江梨示范推广基地,吸引很多人慕名前来学习取经。“只要打开手机,就能控制梨树的灌溉、施肥。”窦永敏现场给记者演示了梨园里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这为他节省了很多人力成本。如今,窦永敏种植的50亩梨亩产3000多斤,年收入在50万元左右。“糜主任生前一直致力于果树栽培的现代化和机械化,这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向。”窦永敏说。

  谈起糜林,窦永敏84岁的母亲张规英也有说不完的话:“4年前,我的儿子生病住院半年,梨园没人管理,糜主任几乎每天都会来帮忙打理,指导工人们修枝、施肥,从不收我们一分钱。那一年梨园不但没有损失,还增产了!”在老人心里,糜林既是他们的大恩人,也是他们的家人,“每次来都会和我唠家常,叮嘱我要保重身体,这么好的人,怎么就这么走了呢!”

  “师傅有一个未完成的愿望,就是想要跑遍镇江所有的梨园。”糜林的徒弟万春雁说,镇江共有8000多亩大大小小的梨园,糜林跑过5000多亩,他想总结更多更好的种梨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他未完成的事业,我们会接续做下去。”万春雁说。(记者 郑晋鸣)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争锋海上移动智能导航

    5年前,吴德仁怀着“实业报国、圆梦海天”的决心,毅然选择自主择业,成为浙江省副师级领导干部自主择业第一人。“我整整考虑了两个多月。”吴德仁说,希望用个人的经验和所长,投身到海洋经济建设的大潮中。

  • 小范开店记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串场歌手的歌声,开启了成都锦江区静渝路“阳光院坝”小龙虾店的盛夏夜生活。端来几碟煮花生、豆腐干当作下酒菜,主菜是一大盆红红火火的小龙虾,一杯啤酒,就能开怀畅饮。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