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蓉:跨越时空,复织中华锦绣-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中国梦·实践者

王亚蓉:跨越时空,复织中华锦绣

2020-08-10 10:34:39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在新疆民丰尼雅遗址的古墓群中,精绝王双人合葬墓的木棺正在被缓缓揭开。一条锦被上覆满了细沙,还有密密麻麻的褐色蛆壳。两具干尸底部的衣物和棺底厚厚地板结在一起。如果想要提取两人底部的衣物,就一定要把棺底旋转过来才可以。王亚蓉和考古人员轻轻地将二人分开处理,然后把裹在上面的衣服褪到两边,重新填上海绵并固定木棺两边的框架,棺底才得以迅速翻转……

王亚蓉老师在新疆尼雅遗址东汉合葬墓的清理现场

  这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纺织考古专家王亚蓉的工作之一,将考古中发现的丝织品进行分离提取。只要她挖掘到一块指甲盖大小的残片,就要获知这是什么材料,用了什么工艺,在原件中处于什么位置,有什么功能,根据在现场的研究判断,来确定纺织品文物的提取方案。“丝织品属于有机蛋白类文物,容易腐蚀在泥土之中。如果处理不得当,出土的丝织品就会被当作泥浆清理掉。”

  王亚蓉师从我国著名文学家、古服饰研究专家沈从文先生和纺织品修复专家王㐨先生。在中国考古界,他们三人堪称中国纺织考古第一团队。

  2007年在江西靖安县的东周墓葬织品提取,是王亚蓉四十几年遇到最艰难的挑战。

  当时,纺织物已和湿软的泥沙混为一体,一触即碎,入水即溶。现场技术条件非常有限,环境也达不到特定要求,取出后必须马上保湿。南方的冬天阴冷潮湿,需要徒手在刺骨的水中清洗着文物。每次换水前都是数百次的拍打,就这样她和学生们一起完成了几十次的换水,终于将泥沙激荡出来,织物在现场得以加护。

江西靖安墓葬出土的几何纹织物

  “高科技的器械或者化工用品,容易对文物本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不论是手握羊毫或者一把钢镊摘掉沙垫,都是仅凭她一双素手拿捏着力气完成。王亚蓉的双手每逢阴雨天,十指关节就会疼痛难忍,大拇指也难以弯曲。这已成为她长年从事文物修复的勋章。“当一个人专注于自己所钟爱的事业时,多么大的困难都可以藐视。”这是王亚蓉从沈从文先生身上所学到的,是他带她走入纺织考古。

  1967年,杨纤如教授把王亚蓉推荐给沈从文先生去寻找设计资料,这是王亚蓉与沈先生第一次见面。东堂子胡同里,他们轻轻地敲开了沈先生的房间。写字台的灯依然亮着,灯光下他正拿着毛笔修改文稿,鼻口间还有未擦净的鼻血。在这光亮中,映入二十几岁的王亚蓉眼中的是,沈先生陋室中数不清的书籍、图片和字条。她的耳畔不时地传来两位先生的交谈,工作中的快乐是怎么也说不完的。

  当时,周恩来总理嘱托沈从文先生编撰一本关于中国古代服饰的书。“得知我是学绘画出身的,沈先生鼓励我试试!”王亚蓉的任务是从纺织品考古发现中观测文物上的纺织构造,然后把它们的样子呈现到纸上。体视显微镜下,在她的一笔一画的解剖中,古老的纺织结构在千百年后穿越归来。

  1981年,《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问世。外交部也将这本由锦缎精制而成的国礼赠予多位国际友人。漫漫长空,闪闪星河,博大精深的中国服饰文化就这样越过中国边界,飞向更远的地方。

王㐨先生(左一)、沈从文夫妇(中)、王亚蓉(右一)

  无意中的探索让王亚蓉打开了古代纺织品实验考古学研究的大门,尘封千百年的纺织技艺在复织实践中活过来了……隆冬时节,王亚蓉跟随王㐨先生俯身跪在博物馆的地上对马山楚墓棺木中的文物进行提取修复。地板再冰冷也挡不住她对文物修复研究的热情。“为什么墓中的衣服的腋下都有一个方形的嵌片?”她想到,如果可以复织当年的服饰,这个设计的答案说不定就找到了!从那以后,王亚蓉寻找纺织技艺传承人的身影,出现在全国各地。

  马山墓中的衣服领缘内外都附有纹饰精美的丝质窄带,织工是没办法做出一模一样的织物的。于是王亚蓉先将其窄带染色,然后请来绣娘一针一线地绣出来。失传的绣法“纳绣法”回来了。五年后,复织品横空出世,凤鸟展翼,飞舞和鸣,炫目的染色在绣线中错落交融,让世界瞩目。英国学者看到这样的复织品也不禁感慨,中国在两千多年前就用平面剪裁做出了立裁的效果!

  “我从为沈先生做插图开始,走上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研究和文物修复的道路。”那时纺织品修复专家王㐨经常与沈从文在一起工作,两位先生对于王亚蓉来说亦师亦友,他们并肩作战整理修复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纺织品考古发现,直至两位先生相继去世。纵有过孤独,她却是把路越走越宽了。即使经历了癌症和心梗,也无法阻挡她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我并不怕死,但是却怕先生们的工作断在我的手里。”

复织的马山楚墓出土文物N10人凤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绵袍

  2016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苏州成立了纺织科研考古基地,致力于研发和传承已失传的纺织技艺。研究室中,5台木质大织机呀呀作响,那是王亚蓉团队参照着古代织机设计制造的。巧匠们小心翼翼地运作着,丝线纵横交错,每一次的交织仿佛又把历史向世人面前推进了一步。东周经锦

  唐代四经绞罗,一个个旷世经典华丽回归。

王亚蓉与李德喜夫妇在苏州

  王亚蓉从未忘记过沈从文先生的愿望,“他常常提到‘中国人要穿中国衣’,以及建立‘中国历代服饰博物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如今年过古稀的她,希望能够把几十年的研究感悟和复制作品成规模地展示给年轻人。2019年,在王亚蓉的建议和指导下,北京服装学院将马山楚墓N10领缘田猎绦带的设计元素应用于运动制服设计之中。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赛场上,田猎迷彩制服在阳光下栩栩如生……

  历史很长,人生很短。王亚蓉说:“我把路给后辈铺好,古代丝织品的辉煌,就指望他们去光复,期待出现更多的惊喜。”(文/陈诗文)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胡歌主演剧版《繁花》将在沪开拍

    沪语小说《繁花》剧版近期公布主创阵容。该剧将由知名电影导演王家卫任监制、总导演,秦雯编剧,视觉总监鲍德熹,胡歌领衔主演。

  • 明星酒驾也应纳入劣迹艺人之列

    据江苏无锡交警通报,查获涉嫌酒驾人员刘某光(男,49岁,吉林省人)。经现场呼气式酒精检测,达到饮酒驾驶标准。刘某光,即《乡村爱情》中赵四扮演者刘小光。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抗疫期间,他创造出惊人的“舒朗速度”

    8月8日是一个暑热未消的周六,下午5点多,舒朗集团董事长吴健民在公司开完会后,驾车来到位于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舒朗集团五期项目建设工地。

  • 全球抗疫,有华商的一份贡献

    近日,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著的《世界华商发展报告(2019)》出版。报告全方位梳理了华商在全球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总结了在世界经济新形势下以及中国经济不同阶段华商的成就和贡献。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