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工人再登国家科技奖励最高领奖台

1月9日,两位技术工人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分别斩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们是中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高级技师田明和国网山东省电力检修公司送电线路技师王进。至此,由工会推荐的一线技术工人创新成果已有11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大奖。

近年来,国家科技奖励最高领奖台上一线职工的身影频频出现。2007年,一汽大众汽车公司工人技师王洪军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了工人在这一大奖中"零"的突破。随后,杨建华、代旭升、赵林源、许杏桃、王康健、李斌、郭晋龙、高森等多位技工陆续摘得大奖。这些蓝领精英在平凡岗位上的发明创新,不仅为企业,更为国家建设作出了令世人惊叹的贡献。

中石油东北炼化工程公司赵林源:"没文凭,不能没知识;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做个能工巧匠"

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是中石油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抚顺分公司维修车间密封班的班长,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机械密封专家,一个新时期的新型技术工人、被人称为中国石油的"许振超"———赵林源。

赵林源的工作是维修密封件。密封件由动、静环密封圈等8部分构成,密封件在高温、高压中以每分钟3000至7000转飞速运行的同时,要达到没有跑、冒、漏、滴发生,除了要材料、设计、制造工艺等"先天"因素保证外,密封技术工人的技能起关键作用。虽然不大,只是个部件,但密封件决定机器的安全性。炼油化工装置中86%以上为机械密封,而安全事故的70%都由密封件的泄露引发,防泄露是世界密封行业的难题。

赵林源主动承担起这一艰巨的任务,他大胆实践,刻苦攻关,勇攀世界密封技术高峰,成为远近闻名的"密封大王"。

胜利油田采油技能大代旭升:36年中,先后自主完成了80多项技术革新

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一名普通的石油工人,36年中,代旭升先后自主完成了80多项技术革新,其中13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0项获胜利油田和东辛采油厂革新成果奖,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亿多元……因为贡献卓著,代旭升先后被授予胜利油田采油技能大师、山东省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并获得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成绩和荣誉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位普通采油工人对事业的执著追求。

目前,代旭升共带出徒弟65名,他们大都成了生产管理骨干。近年来,他先后培养采油技能人才63人,其中4人在全国技能竞赛中获奖,7人晋升为高级技师,52人晋升为技师或取得油田以上技术能手称号。

宝钢集团普通工人王康健 :再小的岗位,只要努力发展,也一样能大有作为

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普通工人王康健远不"普通",王康健以轧机为舞台,30年间已累计申请专利达29件,被认定技术秘密89项,仅技术秘密累计创效益高达2404.77万元。他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科研项目8项,参与科研项目11项;发明了集4项专利、6项技术秘密于一体的高速带钢孔洞在线检测系统,并因此荣获2005年度宝钢科技进步重大成果奖三等奖。

王康健头发有些稀疏,额头上爬着几道深深的皱纹,但是眼神里充满坚毅,全身透着朴实的气息。"我干了30年的冷轧钢,没有想到能和院士同台领奖。"他说,"我从一个文化程度并不高的工人成长为高级技师、技能专家,从轧钢操作室走上国家科技领奖台,我只是想解决生产一线中的问题,从来没想到能获大奖。"

把领带紧了紧,深吸一口气,王康健自信地走上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

江苏省电力公司泰州供电公司许杏桃:用5%的钱解决95%的问题

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电网对于普通人来说,显得太深奥、也太专业了。"许杏桃说,"供电网无功电压优化运行集中控制系统"听上去很拗口,其实就是做三件事,一是让电压更稳定,二是让电网在输电过程中电的浪费更少,三是让电网的输送电能力更强。

"三件事儿做好了,最直接的好处,是让供电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95%,而花的钱还不到原来的5%."参加工作以来,许杏桃没有离开过供电一线,他的研究也从来都是围绕着供电一线中的各种问题和难点,但他不愿多谈研究带来的巨大效益,而是觉得能让供电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下来,"才是我最乐意看到的。"

"别人是十年磨一剑,我是十年磨一'件'。"回顾这些年来走过的路,许杏桃总爱这么说。

呼和浩特铁路局高级技师郭晋龙:研发的"钢轨焊缝双频正火设备及工艺"让洋专家折服

2010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郭晋龙是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高级工人技师,参加工作30多年来,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电气维修工成长为高级工人技师,以精湛的技艺让洋专家数次折服。郭晋龙组织研发的"钢轨焊缝双频正火设备及工艺",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为中国铁路和内蒙古自治区工人登上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的第一人。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知识型职工标兵、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被誉为新时代"蓝领专家"。

是什么让一名铁路工人拥有如此精彩的人生?郭晋龙回答得非常干脆:知识!郭晋龙用自己不断学习、追求卓越的人生实践,享受到了"一辈子做一名有知识的好工人"的莫大快乐。

郭晋龙和他的团队取得的一个又一个科技突破,累计为国家和企业挽回损失900多万元,创造价值1100万元。

上海电气李斌:创造出的"深孔球鞋面切削刀技术",成为上海市职工绝技高招

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斌是上海电气"土生土长"的产业工人。30年来,他从手工操作的车床、模床、铣床,到如今自动化的数控机床,从未离开过生产线。"惯了机器的轰鸣声,看到大家一起努力,企业从小到大、效益从差到好,很有成就感。"

李斌的专业是机械制造液压技术。机械制造很枯燥,坚守一线要靠苦干。但巧动脑筋勤钻研,让李斌找到了工作的乐趣。他在工作中反复琢磨改进,创造出的"深孔球鞋面切削刀技术",成为上海市职工绝技高招。他带领数控技术工作室的五六名技术尖兵,解决了液气公司十大瓶颈技术中的七项。斜轴泵七孔缸体质量攻关获得成功后,缸体质量接近国际水平,一年为企业增效数百万元。

从一名普通的车床工人,成长为手握全国科技大奖的创新人才,李斌走出了一条"智慧转型"之路。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焊装车间工长王洪军:立足岗位创新 勇当科技主人

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7年来,王洪军一直在一线做钣金整修工。他来自于一汽技校,个头不高,在庞大的一汽工人队伍中并不显眼。细数荣誉,就会发现,王洪军不仅拥有全国劳动模范等诸多劳动者的最高荣誉,还是各种创新奖项的获得者,和他并肩领取这些奖项的,大多是努力多年的专业科研工作者。

工友们说,王洪军爱琢磨,善于总结,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分享。而在王洪军眼里,他所做的并没有什么神奇:"完成岗位工作的同时,还要习惯动脑筋。真正了解工作的都是我们一线工人,只要每个人在岗位上能好好钻研一下子,想一想就会有好办法。"他最为人称道的"王洪军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就是钻研、学习的结果。

我的获奖说明了国家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视,证明了千百万产业工人和广大普通劳动者可以通过岗位创新,成为科学技术的主人。工作没有高低贵贱,只有岗位分工不同。"王洪军自豪地说。

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杨建华:一本从师傅那里弄来的铆工技术书,被他翻烂了

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分贝的噪音、浑浊的空气,普通的铆焊工,摆弄着一块块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没有生命气息的铁块子……39年的时光就这样荏苒而过。但是,人生的演出并未因舞台的简陋而影响精彩。汗水播散处,钢花飞散间,留下的是一串坚实的足迹,书写出的是一篇精彩的人生乐章。

他,就是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一位连初中都没读完的铆焊专家,一个攻克了世界级工艺制造技术难题的"蓝领专家"———杨建华。

2008年1月,北京人民大会堂内灯火辉煌,镜头和闪光灯对准了朴实的杨建华,凭借着"离心压缩机、鼓风机机壳拼装制造技术",他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获此奖项的中国第二位生产一线的普通工人。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超高压公司高级技师高森:"我倍受鼓舞,这是劳动价值得到的最高肯定"

201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高森申报的"架空线路清障检测机器人"项目,具有带电作业、自动跨越障碍物、强电磁场下抗干扰性能和巡视清除异物功能4个技术创新点,解决了长期以来超高压线路需要停电清理异物的难题,填补了机器人强电场环境作业等国内多项技术空白,把工人从繁重、危险的高电压环境中解放出来。

如今,这位特殊"电工"已在清除高空异物等诸多工作中发挥作用。据测算,它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生产费用7200多万元;这一项目在山东电网主网范围内全面推广后,仅两年时间就节约电量1.7亿千瓦时。

"作为一线工人的代表,能够站在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上,我倍受鼓舞,这是劳动价值得到的最高肯定。" 走下领奖台,高森依然沉浸在兴奋与喜悦中。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王进:"一个个的技术难题曾把我们不止一次逼入绝境。"

201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一线工人王进团队自主研发的"±660千伏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和工器具创新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2014年度山东唯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一线工人,35岁的他也成为了最年轻的获奖者。

这也是继2011年度"架空线路清障监测机器人"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再次获得该项荣誉,成为近年来全国唯一一家连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基层企业。在业内,王进被誉为±660千伏带电作业"世界第一人",他参与的±660千伏银东直流线路首次带电作业期间曾全球直播。

银东直流线路建成后将担负青岛市主要的供电需要,没有带电作业工具的话,线路停电检修将会使用电户产生极大损失。"我们经过30多次反复试验,最终才使金属工具定型。"王进说。

江苏油田作业处高级技师田明:"是中国梦成就了我们普通工人的成长梦!"

201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田明与他的团队曾转战新疆、徐闻等地质状况复杂的地区,经过多年攻关,逐渐改良了试油测试技术工艺,并完成了其中配套工具的发明与创新,形成了"试油测试工艺配套工具的研制与应用"理论创新成果。

该成果完成了射孔配套技术、高压井测试技术、抽汲井口密封技术、稠油井取样技术等四项技术创新,曾在多个油田应用,部分技术在国外进行了推广。其中压力计过载保护、高压井测试、稠油井取样等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解决了行业难题,推动了油田试油测试工艺技术的进步。该成果获得国家专利18项,先后获中石化技能创新成果一等奖、江苏省职工十大创新成果奖和全国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

《工人日报》评论:工人大军创新潜能如何激发?

"蓝领"闯进阳春白雪的科技殿堂,且频频摘取分量颇重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让人为他们拍手叫好的同时,也进一步引发对如何进一步激发工人大军创新潜能问题的思考。

长期以来,各级工会广泛开展的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表彰活动、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等,都为提升职工素质、激发创新潜能、实现成长成才搭建了平台、铺设了阶梯。据统计,仅近3年,各级工会就组织各级技术比武活动20多万场(次),参加职工6461.60万人(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5.29万场(次),培训职工2212.36万人(次),有589.27万职工晋升了技术等级。

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加大对职工尤其是农民工的培训力度,督促企业完善职工培训制度,畅通技术工人成长成才的通道,加快造就一支宏大的技术工人队伍。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