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李艳华在自己的“拥军工作室”里端详着刚来的一对新人:男的叫胡俊路,是驻石家庄某部一名军医;女的叫单珊,在河北省文理学院任教。至今年5月,她已经这样端详了322对幸福的军地夫妻了。
322对军地恋人幸福牵手
李艳华拥军工作室位于石家庄长安区,在简陋、狭窄的工作室里,她创造了一个奇迹:先后为1万多名地方女青年和1000多名部队官兵牵线搭桥,建立详细资料档案,将322对恋人送进婚姻殿堂。
记者翻开一本厚厚的登记册,只见里面全是经她的婚恋热线牵线而成的一对对军地夫妻。李艳华指着一张张结婚照,向记者讲起照片背后的一个个故事。
张彬是驻张家口某部一名青年军官,家境贫寒,性格内向,谈几次对象都没成。李艳华在报名女孩中认真筛选,为张彬介绍了一位漂亮的河南姑娘杨柳。几个月下来,杨柳被张彬的细心、热情和事业心所打动,两人幸福牵手。在家境富裕的杨柳家举办婚礼那天,张彬背着重病的母亲一起参加。杨柳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庆幸自己找了个孝顺的好丈夫。
石家庄一位小学教师王燕,通过李艳华婚恋热线认识了远在拉萨服役的某部军官邱建波。多数人对这段远隔万里的异地恋不抱希望,李艳华一直通过热线支持鼓励王燕。那年年关,王燕毅然乘坐火车,远赴西藏看望邱建波。当年五一劳动节期间,李艳华在革命圣地西柏坡为王燕、邱建波和另外两对新人举办集体婚礼。
一页页鹊桥档案,就是一份份沉甸甸的军旅爱情证书。一段段佳缘背后,倾注着李艳华的付出和心血。
44平方米廉租房升腾大爱
44岁的李艳华,自1998年创办橄榄绿拥军工作室,已与部队官兵结缘16年。她从小想当兵,可惜未能如愿。
在电视台上班后,她工作之余大部分时间在图书馆查阅与部队相关的书籍、报刊、杂志,把记录军人生活的报刊资料分门别类集中在一起,做成剪贴本。几年下来,李艳华搜集了近2000万字的资料。她发现,婚姻问题是困扰部队官兵的一个重要难题。
那段日子,她一直琢磨:如何为部队官兵的婚姻大事出把力?与丈夫商量后,夫妻俩决定开办拥军工作室,开通军地婚恋热线,免费为军人提供婚恋服务。一个月后,李艳华辞掉工作,全身心投入创办拥军工作室。
没有资金来源,李艳华的爱人鄢福生在杂志社做兼职编辑,到市场上卖书法字帖,想尽一切办法赚钱支撑拥军工作室运转。鄢福生是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燕赵大地上小有名气的作家。为全力支持妻子的事业,他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拥军工作室上。
为节省房租,李艳华一年内搬过5次家。夫妇俩这些年将两次买房的首付金全部投在工作室,一家三代5口人至今仍住在44平米的政府保障性廉租房内。
3万里拥军路产生辐射效应
这个世界上,并不只是盈利赚钱才叫成功。在李艳华看来,为军人爱情婚恋牵线搭桥,是件有价值的事。
一开始,李艳华到驻军单位登门服务,也碰过“钉子”。她没灰心,在省市妇联、部队领导支持帮助下,撒向军营的婚介信件开始有了回音,一封封装着部队官兵个人信息和择偶要求的信件飞到李艳华手中。几个月后,婚恋热线结出硕果:帮8对恋人结为夫妻,另有11对恋人准备结婚。
2002年7月,李艳华夫妇倡导发起“爱献国防·拥军万里行”活动。夫妇俩和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10名志愿者一道,带着数千名钟情军人的女青年信件和资料,踏上3万里长的拥军之路。他们走访驻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的30多支部队,将一座座“鹊桥”铺到边疆哨卡。41天行程下来,促成22对军地适龄男女喜结良缘。
这一趟,家里仅剩的3万多元积蓄全部花光。
而今,3万里拥军路已产生辐射效应,李艳华拥军工作室除定期举办军营面对面相亲、集体婚礼等活动外,还把目光瞄向驻军集中的大中城市开办热线分部,就近解决官兵婚恋问题,已在沧州、保定、邢台、张家口4个市开设分部,还准备延伸到内蒙古边防和更远的地方。
李艳华生活拮据,干起拥军的事却总是乐在其中。这几年,她被河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双三好”拥军先进个人,被团中央授予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称号;家庭被全国妇联、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绿色家庭”荣誉称号;工作室被河北省文明办、石家庄市妇联评选为“中华巾帼志愿者社区服务示范点”。
赞美那只光明的手
■董 强
爱情,有时候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诗人纪伯伦说:“爱情是一个光明的字,被一只光明的手,写在一张光明的纸上。”如此看来,为军人婚恋奔走的红娘李艳华,不就是一只光明的手吗?那只光明的手,值得赞美!
凡事讲因缘,因缘合则聚,因缘散则分。姻缘尤其需要因缘,职业特殊性决定了军人爱情上恰恰少了些因缘:该见的时候不能见,想帮的时候帮不上。老天也许不知道,这给军人爱情、婚恋和家庭制造了多少障碍,带来了多少麻烦!那只光明的手啊,用爱心、耐心和恒心化障碍为平坦、变麻烦为顺利,为一段段美好姻缘创造着看似不起眼的点滴因缘。
战争年代,毛泽东劝说35岁的许世友解决好个人问题,特意引了一句山东民谣:“山东的山,山东的水,山东的姑娘胶东的美。”许世友牢记在心,终于在胶东找到后来结为伴侣的田普。
新中国成立后,王震率大军进入新疆,揭开新疆大规模屯垦的序幕。那毕竟是一个正值青壮年的男子汉群体,将军慨然长叹:“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儿子扎不了根。”他向党中央报告,他向老战友求援,一批湖南、山东、上海女青年相继奔赴新疆,才有了“八千湘女上天山”的传奇。在荒凉的戈壁大漠,这些青年女性留下了青春和生命的印记,与屯垦官兵一起创造着年轻共和国的奇迹。
毛泽东有一只光明的手,王震有一只光明的手。而今,李艳华这样的普通女性也有一只光明的手,同样做着毛泽东、王震当年关心的事。这事说小就小,它毕竟是个体一己的私事;这事说大就大,它涉及官兵幸福,更关乎部队基层稳定。为军人姻缘创造着因缘的那只光明的手哟,让多少平平淡淡化作了诗意盎然,让多少狂风暴雨变成了风和日丽。赞美你,那只光明的手! (马国艺 本报记者 郭建跃 特约记者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