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我就是遇到难题多观察、多总结、多实践。”日前,在长客股份公司客车制造中心的经验交流会上,该公司数控设备操作工刘清元腼腆地说。他刚刚获得2013年“吉林省经济技术创新能手”称号。作为一名入厂仅五年的青工,刘清元是如何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又完成了几十项五小成果、立项攻关、优秀操作法?
“刘清元真是我的左膀右臂,帮了我好大忙。”钢车体二车间设备班班长许继伟这样介绍这个青工。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员工受到工友这样高的评价?
年仅26岁的刘清元是公司钢车体二车间设备工段铜台点焊工序的操作手,所在的车间主要负责EDI项目不锈钢车体的焊接工作。实际生产中,澳大利亚EDI项目采用澳洲标准,使大家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看到工友们精神高度紧张,常因为一些小的质量瑕疵受到处罚,刘清元就开始想怎么才能让大家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干起活儿来既高效、又省力。于是他开始琢磨,午休时与工友们探讨、下了班反复试验、一有机会就钻研编程。2011年1月,面对EDI项目生产的技术瓶颈,公司引进了日本设备。日方人员只传授给操作者几个简单的编程指令和删减版操作说明就匆匆离去。刘清元和工友们编制400余个程序,并琢磨出了“多级变速程序”“精确补孔单枪程序”“无限时停顿编程”等新方法。尝到成功喜悦的刘清元就更加起劲,想把小革新做好。
“功夫在诗外。”哪道工序有困难,他都出手相助,很快把几个大型设备都掌握了。为了解决生产难题,他自学了工业设计软件和摄影技术。他“心灵手巧”,善于找窍门,想点子,热衷于实验。
参加工作的五年里,他一共完成五小成果、立项攻关、优秀操作法几十项,其中38项在公司的成果评比中获奖。
刘清元说:“作为一名一线工人,是国家给我们提供了发展机遇,是公司给我们搭建了成长舞台,我们就更应该在这个舞台上有所担当,有所作为,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为我们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本报记者 雨航 通讯员 崔中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