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一线环卫工:他们的坚守 期待你的举手之劳
//www.auribault.com2014-07-10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看到有市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网友“巴索风云”相信,所有人的努力都是有效果的。在城中村当环卫工多年,陈叔渐渐发现,居民乱扔垃圾会脸红了。作为环卫车队队长,每天调运2000多吨垃圾,让唐求安感觉“压力很大”。

  陈彬荣是看着填埋场的垃圾一天天长高,垃圾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他的想象。面对人们对焚烧厂的各种争议,徐诚却发现,仍有村民在路边焚烧垃圾,其产生的二噁英对人体危害极大。

  今天是广州垃圾分类处理全市动员日,我们将目光聚焦于5名与垃圾打交道的人身上。他们的经历,包含了每个个体在垃圾分类各环节所做的努力。他们的观察,或许对广州下一轮垃圾分类工作有所启发。

  “垃圾分类的所有努力都是有效果的”

  口述者:网友“巴索风云”,宜居生态环境保护中心总干事

  建议

  循环经济需有再生企业对接

  小时候,家里的很多废品都会拿去变卖,这是我对垃圾分类的初始印象。真正对垃圾分类的概念比较清晰,是在2009年10月,番禺垃圾焚烧厂选址引发争论。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广州的垃圾量太大了,建垃圾焚烧厂根本不能解决垃圾围城的问题,只能靠垃圾分类。

  意识的觉醒促使了行动。2010年2月,我们社区的志愿者筹划成立“绿色家庭”,从家里开始垃圾分类。那时候缺乏技术,分出来的厨余垃圾只能倒掉。我们将可回收物拿到再生资源站,可以回收的就拍下照片,回去告知居民。

  但有害垃圾要怎么处理,我们也很困惑。2010年4月23日是城管接访日,我将6袋有害垃圾送到城管委。此后,我持续跟踪和记录垃圾的去向,希望督促政府尽快拿出行之有效的垃圾分类回收办法,可惜城管委还是因为无法处理有害垃圾而将其封存。

  庆幸的是,此举最后还是促进了垃圾分类系统建设。媒体报道后,有企业开始联系我们回收有害电池,回收物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增加了旧衣物等物品。

  从这几年的情况看,由于缺乏政策扶持或政策不健全,垃圾分类后台系统的建设并不理想。

  比如企业不愿意要低附加值的产品,我们只能存放到一定量再给企业送去。但这就要求我们设立仓库,且要有专人送货,并不是很好的推广方式。居民实行垃圾分类后,必须有完善的运输和回收链条,由终端企业进行处理。

  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或许是解决的出路。过去,广州把再生资源行业当成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不让其在广州经营。而目前关于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提得更多的是末端垃圾处理,比如垃圾焚烧厂和餐厨垃圾处理厂等,但焚烧只是利用能源,并非循环。

  如今重提循环经济,肯定要有企业对接。比如垃圾细分后,纸张、废玻璃等需要有专门回收的企业,经过技术处理,再次转化到产业园的生产中,才算是真正的循环。对于这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可以在政策上要求其采用环保设施,做好节能装置配套。

  垃圾分类是个持久战,但我也慢慢看到了广州的一些变化。去年,我在珠江新城看到有个女孩提着两袋垃圾。她把垃圾拿到政务服务中心旁,分别倒到相应的分类桶中。

  有一个细节让我非常触动,她把厨余垃圾的袋子打开,倒完垃圾后把塑料袋带走,并没有将塑料袋留在厨余垃圾桶中。这让我相信,我们所有人的努力都是有效果的,毕竟,已经开始有市民自觉去做垃圾分类了。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