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教学改革的开拓者
在物理教学中,张国不断地反思、改进、创新。从2000年开始,张国便进行计算机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研究。2001年,他创作了市级研究课《在复杂运动过程中建立物理图景》,使用“仿真物理实验室教学平台”软件系统,展示复杂运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为学生构建起解决复杂运动的能力基础。2002年,他利用校内局域网进行物理网络课程教学的尝试,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之后,他进一步开发教学软件功能,设计了在常规实验条件下不易完成的电学实验课,使仿真实验与常规实验达到完美结合,拓展了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物理教学的广阔空间。他的《弹性碰撞实例的教学研究》获北京物理学会2013年学术论文一等奖。作为国家级课题“信息社会条件下学与教方式的开发和应用研究”的成果展示课,《测量白炽灯泡电功率——仿真实验在教学中的运用》获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专家在评课中指出:这样的优秀课例,能够代表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研究发展的方向。
长期的一线教学实践使张国深切地认识到,坚持不懈地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把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教学的真谛。在教学活动中,他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坚持教学研究,积极探索、大胆研究,自觉挖掘自身教学潜力的同时,调动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共同发展。
同时,他注意积累、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认识问题,对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课堂教学中他不拘泥于某种形式,而是融入自己的思考、显示出自己的创新,并且及时发现教学实践中的不足,身体力行地去改进。
在教学中他通过不断摸索、研究、积累成型出一套完整的备课、授课体系,例如应该在备课、讲课中注意的问题;举什么例子阐述某个物理现象更能吸引学生;怎样讲解学生理解和接受起来更容易;选择什么方法解题更快捷等等。他在备课时对自己的要求是用讲课内容和授课艺术抓住所有学生的思维,力求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中都能高效、愉快、有节奏的听课,并能记录、练习参与到教学中。对于物理教学而言,联系生活实际、建立物理图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把物理图景和过程描述清楚,才能解决学生的问题。在张国的课上,不仅实验仪器可以作演示,教室中的物品都可以成为教具。讲台桌做平面,书和饮料瓶则成了滑块,窗帘能演示振动和波,就连拖地的拖把都能用来演示力的作用效果。在授课时,他更是充满激情。他常说:“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必须靠教师完善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学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