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老村医宋成元:深山义诊22年 把病人当亲人(图)
//www.auribault.com2014-11-04来源: 河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宋成元收拾行囊,准备再次外出义诊。本报记者王天定摄

  人物名片

  宋成元是林州市五龙镇岭后村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今年68岁。自1992年开始,他20多年如一日,背着药箱,翻山越岭,跑遍林州的山山水水,走到林州的每一个偏远村庄,坚持为深山区群众义诊。每次义诊回来,他都要捡一块当地的石头带回,用毛笔写上时间和村庄,摆放到家里的窗台上,作为义诊的见证和继续坚持义诊的精神动力。至今,他家的窗台上已经摆放了2600多块“义诊石头”。

  人物感言

  我是乡村医生,就是要服务深山区,为深山区群众治病解难,为林州偏远山区的父老乡亲义诊。

  ——宋成元

  10月31日,从林州市市区向南驱车50多公里,记者来到了五龙镇岭后村。稍一打听,就找到了村里唯一的诊所——宋医生诊所。

  一个头发斑白、脸颊瘦削的老人正在给别人诊断病情,他,就是乡村医生宋成元。

  一块石头一个故事

  走进宋成元家的院子,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所有的窗台上都摆满了形状不一的石块,总共有2600多块,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这就是他的“义诊石头”。

  1987年,宋成元开诊所后,附近山区的群众看病方便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经常有远一点的病人说“翻山越岭,来一趟真不容易”。他想,自己何不改“坐医”为“行医”,为偏远山区的群众义诊呢。

  想到就马上行动。1992年11月,宋成元开始走出诊所,到山区巡回义诊。他首先用半个月的时间,为本乡3个中学的2300多名师生作了耳鼻喉、扁桃体检查,并免费治疗。

  宋成元说:“去义诊时,我专门带了方便面和烧水的水壶。义诊时,我坚持自己制定的‘四不原则’:不吃对方的饭,不喝对方的水,不吸对方的烟,不给师生增加一分钱负担。否则就失去了义诊的意义。”

  有时白天检查一天,累得胳膊酸疼,晚上还要加班到10点多,根本顾不上吃方便面。老师、学生问时,宋成元总说“吃过饭了”。每天晚上检查结束,宋成元在漆黑的山路上骑自行车回家。曾有两次跌倒在路边沟中,手被碰破,鲜血直流。回到家,妻子一边为他包扎,一边心疼地责怪他:“好好的,不坐在诊所看病,你真是自找苦吃呀!”但第二天,他又骑车赶到了学校。

  这次义诊结束,宋成元自己也感觉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得找个东西留个纪念。于是,他就在学校附近找了块石头,回来写上时间和地点,放在家里的窗台上。这是他义诊的开始,也是窗台上摆放的第一块石头。

  从此,义诊成为他的头等大事。他每个月都要考虑哪里最需要医生,到哪义诊更能给群众解除病痛,又偏又远的深山区成为他最为关注的地方。他把这些深山区村庄挑出来,一个村一个村去义诊。

  1997年5月,宋成元到石板岩乡一个小学义诊,途中看到有个大伙房在做饭。当时正巧中午12点多了,肚子也饿了,就打算买伙房一碗开水泡方便面吃。哪想到这是个工地伙房,干活的60多个工人听说宋成元是义诊的医生,就提出希望也检查检查。宋成元就给他们检查了一遍,对发现耳朵耵聍、鼻塞不通的,当场作了处理。工人们有的端水、有的端饭来感谢宋成元。这种情况下工人们一定不会收钱,宋成元全部谢绝,忍住饥饿和口渴,顶着烈日,继续赶往一所建在海拔1000多米的小学。

  记者采访中,宋成元又找出一块石头,上面写着“2005年11月12日,重兴店”。他说:“这次义诊,差点冻死深山。”

  那天上午,宋成元在一个学校义诊完后,坐公交车要赶到相距140公里的重兴店乡,哪想走到深山车坏了,修了2个小时才修好。走到一个三岔路口,车没有往重兴店方向去,而是往另一个方向拐了,宋成元只好下车。当时已是晚上7点多,还下着雪,黑灯瞎火,寒风刺骨,前不着村后不邻店。那里离重兴店还有20多公里,怎么办呀?宋成元冻得浑身发抖,他感叹“今晚要葬身大雪中啦”。天佑好人,正好有一个人骑摩托车路过,宋成元千说万求,那个人将宋成元带到重兴店。义诊完回到家中,宋成元也不敢对家人提这事,怕家人阻止自己再去义诊。

  宋成元义诊,不仅检查出了很多小毛病,也治好了群众的很多“大病”。

  任村镇石柱村在一个山顶上,山高路险。村里有个80多岁的老人,耳朵聋了30多年了。宋成元去义诊,发现老人患的就是普通的耵聍栓塞,当即用工具把老人耳朵里掏干净,老人当场就能听到说话声了。他拉住宋成元的手感激不尽,说:“你一来我就不聋啦,你真是神医呀。”

  有个姓刘的妇女18岁时右耳聋了,嫁人时也不敢说一只耳朵聋。到50岁时,左耳也聋了,以为年龄大了,也没去医院看。宋成元去义诊,发现这妇女得的也是耵聍栓塞。耳朵里的脏东西掏净了,这个妇女两个耳朵都不聋了。

  宋成元说:“我哪是神医呀,其实这些不是大病,都是简单的耳病。就是因为深山区生活条件差,群众看病就医又难,结果这些小病给他们带来了终身的痛苦。”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