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不凡的李小凡30年离不开3件事:学生、方言、田野(图)
//www.auribault.com2014-11-20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电话联系李小凡教授时,他说。拗不过记者再三请求,他答应见记者一面。

  李小凡是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学,“研四方之言,究汉语之变”是他的工作。在这一领域里,他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专家。

  在静雅幽深的人文学苑6号楼一间办公室里,坐在桌前的李小凡,瘦削得犹如一张剪纸。他为记者倒上一杯茶,却给自己倒了半杯。“胃被全部切除后,每次喝不了太多水。”他解释说。

  带学生下田野、办沙龙,他觉得——

  “课比天大”

  “对于癌症,我没有恐惧感,可能是病情多次反复,有了心理准备吧。”李小凡说,“遗憾是再也不能为学生上方言调查课了。”

  李小凡所说的方言调查课,是中文系本科生的一门特色选修课。每年暑假,由一到两位老师带领学生们到方言区进行一个月的方言调查,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消化于田野调查之中。

  从1983年毕业留校开始参与带队,李小凡每年都要跟着学生在田野中走一走,这一走就走了近30年。

  调查大都在方言保存得比较“鲜活”的偏远农村地区进行,生活条件艰苦。曾多次和李小凡一起参加方言调查的中文系项梦冰教授最了解他,“从筹措经费,到筛选合格发音员,再到安排团队行程、食宿,对学生进行业务指导,一直到所有人员都安全返校,李老师才能松口气。”项梦冰说。

  2012年,58岁的李小凡因胃出血倒在了湛江调查现场。第二年春天,他的胃严重穿孔,不得不切除2/3的胃。“我没想到病情会恶化,以为稍加休息,就能再参加方言调查。”学校批给他两年假让他调养,但几个月后,他又站上了讲台。“方言调查工作强度大,我怕身体顶不住,拉团队后腿。”李小凡说,“但在学校上课我还能应付。况且,方言学专业任课教师少,我不上课,就给其他老师增加负担了。”

  从2001年开始,李小凡又带领方言学的研究生举办每周一期的学术沙龙。这个第二课堂耗时费力,也不被纳入工作量考核,纯属义务劳动。因为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李小凡视之为培养研究生的重要环节。作为沙龙主持人,他不仅要提前阅读学生的论文,还要引导沙龙议题走向、点评学生发言,沙龙结束后,还要指导学生修改论文。

  中文系博士生小唐保存着一份李老师批阅过的论文,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铅笔画痕,圈划处都贴上了便笺纸,工整的蝇头小字,记录着李小凡的修改建议。再细看,文中用错的字和标点,也都被一一纠正过来。

  谈起这些事,李小凡淡然一笑:“老艺人们常说,‘戏比天大’;对于教师来说,‘课比天大’。为学生上课,授业解惑,是老师应尽的职责。”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