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高中毕业后,我曾经外出到工厂打过两年工,饱尝过打工的酸甜苦辣。两年里我积攒了一笔学费后,又重新进入大学读书。
2005年大学毕业,我进入一家铁建企业北京某地铁项目部工作,负责项目部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我工作积极认真,善于思考,获得了项目部的好评。
当年底,项目部领导安排我订阅次年项目部报刊时,我除了继续订以往报刊外,还向领导申请新订一份《工人日报》。领导问这样做的原因,我便把订阅《工人日报》有助项目部农民工文化建设做了说明,领导听后非常赞成。
我订了《工人日报》后,拿给项目部工人阅读,大家都很高兴。我要在工地上建阅报栏时,工人们都自告奋勇,找来材料义务做了一个阅报栏。后来,我每天都把新来的《工人日报》镶嵌在里面,到工闲时,能看见有不少工人围在那里阅读。通过《工人日报》,工人们开阔了视野,后来,我顺势办起了黑板报,让工人们把对项目部的建议以及生活感悟方面写成文章投稿。我则把其中的好稿件打印出来登在黑板报上,并向项目部申购了饮料、香烟等作为“稿酬”。这样一来,项目部与农民工之间建立了温馨和谐的劳资关系,对工程建设大有裨益。
而我,也通过《工人日报》得到了“提升”。2007年,我写的一篇关于农民工问题的评论在《工人日报》上发表,此篇文章成了我在报刊发文的“处女作”。受此鼓励,迄今,我在各类报刊上发表了100多篇评论、文学稿件。领导看到我的专长,把我调到公司宣传部门工作,我利用自身特长,采写了大量报道稿件,连续几年被公司评为优秀员工,并得到了升迁。
投身铁建事业,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迁徙辗转。每个项目部工期少则两年,多则三四年,但我每到一处项目部,都会为项目部的农民工订阅《工人日报》,工人们也很喜欢读。而自从“农民工周刊”创刊后,《工人日报》就更贴近农民工心坎了。丰富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让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程建设中,这个工作,我会一直做下去,且力争做得更好。
(张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