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面前,逃生人群中常能见到义无反顾投入救援的“逆行者”,而那些拥有过人功夫的救援队员更是让人感佩不已。
“57秒!58秒!59秒……太棒了!”中国消防员们肩扛云梯、灭火器以及100多斤重真人比例沙袋,如猎豹一般迅猛,用时不到1分钟,就完成了400米消防接力,仅仅比男子4×100米接力的世界纪录多约20秒。不久前,在中国广西举行的第二届东盟地区论坛城市应急救援研讨班消防运动会上,来自中国和东盟多国的消防员演练“生死时速”的场面震撼人心。
不过,与奥运会上轻装上阵的职业运动员们不同,消防员们穿戴的是全套消防装备,同时还要肩挑背扛器材,负重奔跑,忍受脚底高温和头顶酷暑的炙烤。参赛消防员们的胜利,不仅为夺取金牌,更显示了争分夺秒挽救生命的决心和意志。除了消防运动会,孤岛救援、危险化学品车辆事故处置、地震引发的大角度斜向救助……研讨班技术交流环节的事故模拟现场,反映出近年来城市应急救援呈现出比以往更加复杂多样的态势,也考验着这些“最美逆行者”。
由于处在多个地质板块的汇合处,东盟各国容易受到地震、火山、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每年约有1/4的经济损失由自然灾害导致。大部分重特大自然灾害事件超越单一国家的应对能力。2004年印度尼西亚海域地震引发印度洋海啸,波及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来西亚、孟加拉国、缅甸、马尔代夫等国,遇难人数将近30万。2013年超强台风“海燕”由东向西横扫菲律宾,超过6000人遇难,数百万人流离失所,中国、越南均遭受不同程度的伤亡及损失。对于东盟国家来说,切实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充满挑战,寻求合作势在必行。
从应急救援研讨班到灾难管理研修班,从联合救灾演习到灾害监测、评估与预测系统建设……近年来,在中国—东盟(10+1)、东盟—中日韩(10+3)、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澜湄合作等区域机制框架下,东盟与地区国家在信息共享、灾害预警、人员培训、救灾演练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救灾管理、国际通行标准、应急救援信息共享机制、救援评估体系、灾后重建的备灾能力等机制建设,都已经提上日程。
联合国预计,到2065年,由于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很有可能占全球经济总量更大的比例。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从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来看,发展中国家受灾引起的损失比发达国家所受的损失高出20倍。显然,防灾减灾合作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彰显。积极探索建立区域防灾减灾合作机制,广泛开展有关合作,不仅对东盟地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其他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居多的地区也具有借鉴意义。
预则立。让“最美逆行者”跨国握手,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携手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是为了走向更为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