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是中央的决策部署,也是广大职工的职业追求,更是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报报道,“十一”前夕,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举办“寻找职工好讲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赛前培训暨师资培训会,前来听课的百余名学员中,不仅有全国劳模、北京市劳模、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更有多名“北京大工匠”。
这条新闻的“亮点”不在学员的“星光”熠熠,而在特别的培训目的。
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是中央的决策部署,也是广大职工的职业追求,更是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组织实施,切实取得成效,绝不是发发文件,开会说说就能够落实到位的。要采取多种措施,创造良好条件以提供保证,譬如师资问题。
如果说,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一项工程,那么,对职工进行教育、培养的讲师就是“施工人员”。这些讲师可以是专业教育工作者,也可以从职工的佼佼者中选拔,劳动模范、技能人才就是最佳人选。他们不仅有优秀的品格、先进的思想,更有精湛的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来自生产一线,更容易与职工接近、沟通和交流,有着专业教师没有的优势。因此,近年来许多工会积极组织和支持劳动模范、大工匠、首席技师走出所在企业、行业,向更多的职工传经送宝,参与职工教育培训,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不过,劳动模范、技能人才在教学方面也有劣势——会干不会说,更不懂讲授技巧。正如参加培训的学员所说:“工作中好多事自己心里都明白,但说不出来”,给别人讲解时,一个问题总是要说好几遍才能讲清楚。“干的明白,说不明白”,成了许多能工巧匠传授技能的障碍,束缚了他们走上讲台的脚步。怎样让他们把自己的“看家本领”转化为教学成果,帮他们实现“从工匠到讲师”的转变,成了职工培训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
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举办“寻找职工好讲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意在以赛促训,旨在提升职工讲师将知识或技能转化成培训课程的能力,促进他们将个人的经验变为组织及社会的经验,推动人才高超技能和宝贵经验的有效传承,促进职工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普遍提升,可谓抓住了关键,抓到了“点子”上。
培训与竞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是如何统一起来的呢?打个比方,如果说,教师日常培训是“规定动作”,那么,教学基本功竞赛就是“自选动作”。吸引更多的职工讲师自愿参加教学基本功竞赛,在竞技中受到“实战”历练,有助于促进和强化常规培训,通过竞赛,一方面拓宽了技能人才自身的职业发展道路,另一方面提升了他们服务企业服务职工的水平,可谓一举两得。
“寻找职工好讲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分选拔赛、复赛、赛前培训、决赛等多个阶段,赛事贯穿始终,这就为高水平的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舞台。竞赛中的优秀选手将纳入素质工程师资库,参与素质工程技术工人培训、职工微培训、劳模讲堂等项目的教学活动,正是回归了造就一支懂技术、有技能、会教学的职工讲师队伍的初衷。(张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