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十七大即将召开。每五年一次的盛会,都是一次总结,更是一次全新的启程。
2013-2018年,回望5年来路,“改革”二字占据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3年前,由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发轫,以全国总工会和上海、重庆市工会开展群团改革试点为发枪,中国工会聚势谋远,守正出新。
对工会而言,要发挥好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要的不仅仅是方法论,更需要一份与党的使命高度一致的责任同频,和拥有敏锐感知职工群众冷暖需求的情感共振。
工会人的这种同频共振的责任与情感,又该从何而来?
如果将目光投向历史的深处,一个世纪来,中国工人运动图景徐徐拉开。从96年前于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开始,中国工会始终坚定紧随党的脚步,凝聚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初心如磐,使命如山,最终才迎来辉煌,开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段段丰碑历程。
当我们梳理从一次劳大到工会十六大的16次大会史料,重温历史的细节,重新理解每一次大会的成果,以及它对未来的影响时,才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历史从不欺人,历史的细节中,掩藏着教训甚至是鲜血,更蕴含了经验甚至是宝贵的财富,只有了解我们从何而来,才会理解我们该向何去。
令我们惊叹的是,探寻中国工会历史的“旅途”,也成为一次寻找《中国工人》初心的觉悟之旅。这本诞生于1924年10月的红色刊物,已经悄然走过了94年的沧桑岁月。
据《中国工人》第一任主编罗章龙的回忆,“1923年中共中央曾决定办一种工人运动理论刊物,但因人力不足,久未实现。1924年,中央再次做出决定,办一个革命理论与实践相综合的工人运动刊物,定名《中国工人》。”
可以说,《中国工人》从一开始就肩负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舆论阵地的光荣使命。那些发黄的老杂志里,铅字留下了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思想光芒,记录着革命年代的烽火硝烟,书写着工运先驱的呼号呐喊。
从1924年创刊,到1928年复刊,再到1940年延安的二次创刊,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几番曲折,无论命运如何兴衰跌宕,它前行的轨迹始终清晰,那就是坚定地与党同行,永远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一步一步,深深地留下一份红色刊物的历史足迹。从杂志创刊、复刊、二次创刊等几番命运跌宕中,也能一窥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壮大之路的艰辛不易。
那一天,当我们从全国总工会位于8楼的资料室里,小心翼翼地捧出珍藏的26册老杂志,轻轻拂去发黄纸张上的尘埃,内心充盈着满满的骄傲。旋即,一份责任感慢慢升起,一点点加重,再加重。那是看清来路后油然而生的使命感,责无旁贷。
对《中国工人》,对中国工会,乃至对一个党、一个国家来说,历史的幽光中,有理想,有信念,更有我们要去的方向。
向来路致敬,这是拨开岁月尘埃,一路寻找初心后,那嗡嗡作响着的巨大共鸣;
携使命出发,这是回望近百年足迹,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必须持有的自觉与骄傲。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在这改革浪潮迭起的季节,让我们致敬来路,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