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利用网络建立职工联络员队伍,“延长”了工作“手臂”,联络员可以将了解到的职工诉求“零时差”反映到工作群,在群里直接对话市总干部,使职工的“痛点”在第一时间被了解或被解决,有效地增强和体现了工会组织与工作的群众性。
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群众性是工会的本质属性,也因此成为工会改革“去四化增三性”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增强群众性,各地工会多有实践,近日,工人日报介绍了两个地方的经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视为范例。
一则报道说,辽宁阜新市总工会在基层聘请了100名职工联络员,通过网络工作群直接对话市总机关各部门工作人员,让工会工作与职工需要“同频共振”。
省市一级工会机关远离基层,干部有限,即使经常下去调研、指导工作,日常与基层同志直接接触的机会也很少。进入网络时代,先进的通讯手段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扩大了人际交往,也给许多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便利。工会利用网络建立职工联络员队伍,“延长”了工作“手臂”,联络员可以将了解到的职工诉求“零时差”反映到工作群,在群里直接对话市总干部,使职工的“痛点”在第一时间被了解或被解决,有效地增强和体现了工会组织与工作的群众性。
由于联络员全部来自一线职工,而且多数为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或是技术能人、革新能手,保证了反映意见、提出建议的高水准、针对性,使工会工作多了职工视角,据此部署工作,显然比机关干部们坐在办公室苦思冥想更贴近实际,操作也切实得多。报道说,职工联络员提出意见建议400多条,很多点子被采纳,融入工会工作,职工需要什么,工会就做什么,职工称赞工会“越来越成为职工需要的模样”。这“模样”当然包括鲜明的群众性。
另一则报道说,大庆石化公司工会多年坚持从职工中遴选总经理民主联系人,定期请他们带着问题和建议到会发言,由公司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当场答复,解决问题。这种形式虽然并不鲜见,但从增强工会群众性的角度考察,别有含义。
实际工作中,企业工会与行政方面沟通并不困难,但工会的人手毕竟有限,掌握的情况,提出的建议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局限。有了民主联系人,等于增强了工会力量,使企业民主管理有了更有效的保障。大庆经验有几个细节很说明问题。
一是职工对于参与企业管理表现了相当的积极性。有的二级单位由于报名人数多,还采取了公开竞选的方式,通过自荐、考核产生的联系人,都十分珍惜和重视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和责任,所提建议都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字斟句酌,体现了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二是职工联系人表现了相当的大局意识。报道说,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45名联系人共带来77个问题和建议,涉及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环境交通、人事培训和生活福利等5个方面,其中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的30个,职工个人生活福利方面的9个。可见职工联系人的胸怀与责任感。
三是除了会议形式,联系人还有权通过自报家门,得到企业负责人和部门的优先接待,把他们发现的和职工反映的问题,在第一时间与管理层沟通解决。多种形式的互动与沟通,对于实现工会十七大提出的“提高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工作覆盖面和实效性”的要求,称得上是一个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