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搞好工运史纪念活动,深化工运史事件和人物研究
切实做好重要节日、纪念日和重要工运史事件纪念工作。办好已故工运领袖人物的纪念活动。
建立健全举办工运史纪念活动的制度和规定,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分级负责、加强管理,坚决杜绝铺张浪费。
(五)重视工运史资料征编,妥善保存工运历史财富
切实做好工运史资料搜集整理工作。继续抢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运史资料,集中征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工运史资料,开展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工运史资料征集工作。积极征集领导干部及社会人士个人留存的工运史资料。组织撰写反映工运历史的回忆录,注意征集口述资料和撰写口述史,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收藏和出版工作。
加强工运史资料保护利用工作。精心保管、精心整理、妥善开发利用各种工运史资料。改善工运史资料保管、利用、展示条件,适时建设集征集、保管、展示、利用为一体的中国工运历史资料馆。提高工运史资料工作电子化、网络化水平,创办特色鲜明的工运史信息服务平台。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既做好保密工作,又适应社会需要加大开放力度,更好利用工运史档案资源。
(六)加强工运史遗址保护,搞好纪念场馆建设
结合国家文物普查,组织开展工运史遗址普查,重点摸清工运史遗址底数,同时注重调查工运史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切实保护重要工运史遗址,切实保护革命烈士纪念设施,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抢救措施。加强工运文物和遗址保护工作,严防在城市改造、农村建设等过程中毁坏具有文物价值的工运史遗址。统筹建设工运史纪念场馆,将其作为工运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注意征集工运史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现代手段妥善留存、整理和开发、利用、传播。
把工运史遗址保护利用与开展红色旅游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红色旅游质量和水平,运用工运史资源促进所在地区建设。
四、加强对工运史工作的领导,提高工运史工作科学化水平
要统筹规划,建立起新时代工运史工作开展的体制机制,加强领导,切实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工运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和落实各级工会领导工运史工作的制度
加强对工运史工作的领导是加强工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各级工会的重要职责。为加强统一领导和协调,建议全总建立工运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工作,办事机构可设在全总工运理论研究会。省市县工会也要参照设立。各级工会要站在全局高度,增强抓好工运史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推动工运史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把工运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史工作和全总关于工运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关心工运史工作,对工运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及时研究解决工运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工会统一领导、有关具体工作部门密切配合和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级工会每年要研究工运史工作并安排一名领导班子负责同志分管工运史工作。
(二)建立工运史工作专职管理部门,提高工运史工作水平
要在全总、省市县、大型国企工会建立工运史工作专职管理机构,履行工运史宣传教育研究、业务主管的基本职能,在承担和组织工运史研究、学习教育、宣传、纪念活动、资料征编、咨询、遗址保护和场馆建设、红色旅游、工运史题材作品编审出版、业务指导等工作中积极发挥作用。不同层级工运史工作管理部门的职能和任务可以从实际出发,有所区分,有所侧重。
各级工运史工作管理部门要适应形势和时间发展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全面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工运史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业务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工运史工作队伍
关心工运史工作干部成长,把工运史工作干部选拔培养使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和布局,加大工运史工作管理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加强工运史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优秀工运史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工运史专家。有计划选调工运史工作管理部门干部到党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高校学习深造;组织开展对重大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甘于奉献并作出突出成绩的工运史工作者、先进集体以及优秀工运史成果给予表彰。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工运史工作部门干部、职工学习、工作、生活,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待遇留人,鼓励他们为工运史事业贡献聪明才智。
加强工运史工作管理部门与党校、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史志、档案、文博等系统的有关部门联系协作。重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关心和参与工运史工作的积极性。
(四)重视运用工运史资料,共同做好工运史工作
工运史工作是全会的工作,各级工会都要重视运用工运史资料,积极参与、紧密配合和大力支持工运史工作。要认真整理保存工运史资料,完整记载本部门工会的工作。要注意总结实践经验,把成功经验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破解工作难题的宝贵资源,作为教育干部、职工把握工作方向、认识工作规律的重要途径,作为继承光荣传统、激发工作热情的精神动力。要明确工作职责,搞好分工合作,充分调动各方面做好工运史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形成合力,把工运史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五)采取有效措施,为工运史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适应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工运史工作需要,制定完善有关工运史工作的制度,从机构编制、领导配备、队伍建设、办公条件等各方面保障工运史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工运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按照建立健全机构、稳定队伍、充实力量、提高素质的要求,积极改善并切实保障工运史工作管理部门工作条件,确保工运史工作正常开展。稳定保障工运史工作管理部门经费,根据工作任务和财力情况,合理安排专题研究、资料征编、宣传教育、学习培训、展馆建设、遗址保护等专项经费。合理安排国内外征集抢救重要工运史资料、全国性重大工运史课题研究等所需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和图书资料、档案建设,配备必要工作设备和器材,尽快实现办公信息化、自动化。
(六)加强工运史教学、科研阵地建设,培育高水平教学研究队伍
要加强全总工运研究所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运史专业建设,培育高水平师资和研究人员,打造全国中国工运史研究和教学高地,成为本领域的权威机构。
建议全总工运研究所设立工运史研究室,充实研究人员,逐步建立起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和新进人员相结合的研究梯队,尊重学术研究规律,按规律制定有利于开展科研的各项管理制度、激励奖励制度和人才培养使用制度。建立开放式研究制度,积极与国内外有关研究机构、高校合作展开协同研究,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工会工作发展服务。
建议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建立工运研究所,内设工运史教研室,统一承担全校工运史教学研究及相关任务,包括工会干部培训和本科教学。运用好中国工人运动历史与现状研究会,开展学术活动,加强与国内外有关研究机构、高校的合作,展开协同研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实教学研究力量,形成学术梯队,打造特色、一流工运史教学研究高地。
全总工运研究所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要通过高水平研究、教学及其成果为做好工运史工作、人才培养和讲好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工会故事提供坚强的理论学术支撑。发挥指导作用,提高各级工会干校工运史教学研究水平。读
作者系中国工人运动历史与现状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