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人类自身的应有态度
既然认识到了上述导致各类风险的种种不利因素,那么当前处在发展岔路口的人类,就应该毫不迟疑地、迅速果断地作出反应,即从自身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选择正确方向,采取正确态度,调整自身行为,避免不利后果。综合起来,强调四点。
第一点,敬畏天地,顺应自然。
这是根本态度,其他一切态度皆由此派生出来。人类何所生?天地之所生。人类何所倚?自然之所倚。先后本末,大序已成,大位已定,按规矩来。有些地区祖辈传下习俗,新人婚礼这样的人生重要场合,规定“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敬天地,尊长辈,我们的先人知道深浅,懂得规矩。现在科技发展了,人的本事大了,不得了了,全然不把天地、自然、先人放在眼里。认为人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能够征服一切,掌控一切,敢跟老天叫板了。乃至于吃了大亏,闯下大祸,留下大患,也不认账。笔者曾提出人要存有“四大敬畏”:敬畏天地、敬畏先人、敬畏真理、敬畏苍生。所谓天地,就是生成人类并使其赖以生存的天地自然:所谓先人,就是历经几百万年辛勤劳作生息繁衍才有了我们现在人类的前辈;所谓真理,就是我们的先人总结的天人之道;所谓苍生,就是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数十亿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不懂这些,就失去了起码的理性。“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执厥中。”(《尚书》)这种敬畏,应是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缜密周至,精细入微。敬畏天地,顺应自然,并不是停留在顶礼膜拜的仪式上,而是要老老实实地按自然规律办事,不得心生妄念。
第二点,善待同类,和谐相处。
物之竞而生,人之竞而存。物竞天择,世之法则。然相竞不是相残。天择于适者,适者方得以存;天谴于暴者,暴者不得以终。天造万物一体,地育人类共生。故人类之共生共存,相互所依,不可虐也。人类之生存,不须将他物灭掉,灭掉却不能自保;人类之发展,无须同他人相残,相残则生成罪孽。罪大则不可赎也。人类之不幸,首推同类火并,手足相残。矛盾不可免,并非不可弥。人际争斗,国际战争,同类相残,乃最大悲剧。其罪孽者,为战端挑起者,而不在应战方。弱肉强食,以大凌小,乃动物之法则。人为智能之体、理性之物,固然有别。和谐相处,和睦共存,和平共处,乃人类第一要则。防止战争,不事杀戮,遏制兽性,乃人类应有之道。
理虽如此,但实际情况却不然。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自己代表的那一部分利益,而不让别人好好活着,动辄兵戎相见,殃及众多无辜。这种现象在国际社会的历史阶段内表现尤甚。现阶段,解决这个问题虽有难度,但也并非无计可施,这就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一是力求在国际上建立一种相对有效的制约军备,制约军事行为的机制。二是力求在各国各势力集团内部的高层决策程序上,对军事行为的决定权严加限制。三是力求使各国家、各地区形成必要联盟,以达一种均势,形成制衡之局面。这恐怕也是现阶段避免战争发生的最为有效的办法。
在这个问题上,要特别警惕那些拥有实力、握有重权的政治狂人、好战分子,他们往往打着所谓国家利益、乃至“替天行道”的旗号,利用矛盾,扩大事端,制造紧张气氛,煽动民族情绪,借助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发动侵略战争。而战端一开,自有伤亡,遂“仇”上加仇,“恨”上加恨,从而彻底绑架了本国人民及同盟国,把更多的同类无情卷入矛盾冲突之中,使同为人类的这一部分人与那一部分人对立起来,以牺牲人类利益为代价,讨好选民,获取功名。这等人,可谓手段卑鄙,用心险恶。那些率先发展起来的强国,既然占了先机,有了条件,就应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安全有所担当,而不能成为祸害。当然,避免人类相残,最深层次的还是有赖于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人性的回归、良知的唤醒,从根本上铲除少数阴谋家、战争狂的生长土壤,撤掉他们的社会基础。
第三点,加强交流,促进融合。
国家间、民族间、地区间的矛盾,从根本上说,乃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的差异造成。要想消弥这些差异,解决这些矛盾,既促进内部发展,又推动整个人类社会进步,那就需要各国间扩大交流,加强协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此乃必经之途、必要之举。知识可共享,技术可借鉴,资源可互补。如此,利人又利己。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与世隔绝,死路一条。可喜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了行动。人类整体,各国之间,互通互惠,方为正道。多方位、大深度的长期交流合作、融汇贯通,可使各方发展步伐逐步接近,经济、文化、政治、理念等诸多差异逐步缩小,还有助于消除分歧误解,弥合历史裂痕,增进国际团结,从总体上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有利于人类社会共同进步,为过渡到全球国家社会创造前提条件。
第四点,节制欲望,协调发展。
人性欲望驱动发展,但到了一定程度,这种欲望则须有所节制。一则由于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像一炉永不停息的火焰,愈烧愈旺。二则由于科技经济领域进步太快,物质成果琳琅满目,像一道美味诱人的大餐,愈吃愈香。尤其是对于没有见过这么多好东西的人来说,突然拥有,敞开肚皮,非撑坏不可。人心无止,欲壑难填,特别是对物质财富对生活条件的追求,多了还想多,好了还想好,超出了自身所能承载之限度。其结果生出许多毛病,有人戏称“现代化病”。还有在人的保健养生方面,也进入了不少误区。如上一章分析不利因素中讲的那样,现代化、高科技,诱惑力太大,将会导致人种蜕化,变异。因此,人类欲望需要有所节制,不能完全听之任之,否则它就像一匹脱缰的烈马,一头无羁的疯牛。要防止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方面相当数量的人口还没等到摆脱贫困,另一方面那些率先到达富裕线上的人们却已蜕化了,倒下了。
靠什么节制欲望?靠人的理智。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具有高度的理性思维,能运用智慧去把控行为。丢掉这点,人与动物无甚区别。理智对待科技成果,英国哲学家培根早就发出警告,要人们抛弃“卑微目的”,别把科技成果用错了地方。无论是培根讲的“用准方向,端正目的”,还是我们讲的“用其所适,节制欲望”,都须通过人的理性人的觉悟及有关硬性规定去制约。国际社会、各国内部都须重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否则,大错铸成,无力回天。
人性学习,理性修养,也像社会发展那样,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由蒙昧时代的自我利益中心、家庭利益中心,到后来的族群利益中心、国家利益中心,再到全球利益中心,最后达到宇宙利益中心。此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在整个人性提高过程中,均以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为正常状态。社会制度政策、管理措施、宣传教育等工作,也须与此适应,保持同步状态。
当下,人类社会特别是那些后起之秀(发展中国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这样的现象:自然科学跑得太快,人文科学相对滞后;物质生活提高太快,精神生活相对滞后;经济技术进步太快,道德观念相对滞后。一句话,科技经济一路飞奔,把社会其他领域远远甩在后面。这种发展态势不甚健康。一个社会光是科技进步了,经济发展了,物质丰富了,而其他领域诸如社会管理、文化建设、宣传教育、思想观念等方面落后甚远,将会给社会带来很大弊端。例如,缺乏驾驭和利用这些眼花缭乱的科技成果和物质财富的相应理念,随着欲望无止的步伐,过度追求物质生活,过分依赖物质条件,甚至把科技成果转化到人类相残的战争领域里,那将是多么可怕的前景。所有这些,都需要理性去把控,都需要智慧来调整。
如何调整?步伐快的适当慢一点,步伐慢的适当快一点,以保持社会各门类相对平衡发展、协调共进。如果这个人类社会之各国,都在疯狂地一味地追求GDP,追求军事力,那就不是什么好兆头,不是什么好发展。这样的状态,科技越进步,经济越发展,可能越糟糕。所以说,作为人类社会,须节制欲望,适可而止,切莫误入歧途;须协调发展,补齐短板,力争大致平衡。大致平衡后的总体脚步,笔者认为还是放慢一些为好,以便使人类社会在这条路上多走一些时间。
林林总总,杞人忧天。奉告世人只须记住四句话:“自然不可违,人际不可残,欲望须节制,发展须平衡。”自然不可违,指自然规律不可违,天地之道不可逆,逆者必遭天谴;人际不可残,指共生同类之间不得相残,杀戮同类,必遭恶报;欲望须节制,不知节制者,追求无止境,必入歧途;发展须平衡,单兵独进易折,社会失衡易乱,必受重挫。
人类自出世,栖居于小小地球之上,坐行于茫茫宇宙之中,度过了几百万年之光景。蒙天地庇护,经先人努力,历数代相传,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这一代,看到了我们的先人没有看到过的世界,享受了我们的先人没有享受过的生活。有了先人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我们;我们今天的努力,方有人类的明天。根据自然规律,按照社会周期,若正常发展,时间尚长,路程尚远。我们为自己着想,更为后代考虑,便是:保持和争取延长人类社会运行之周期,不要过早地结束人类社会之命运,以贻害我们的后代。只要我们理智,只要我们不作,天地是不会亏待我们人类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庄子如是说。(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