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工人阶级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而劳动模范这个具有光荣历史的闪光群体,始终代表和发挥着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更是绽放出夺目的时代风采。40年改革开放,劳动模范有一些变化与发展,但他们的精神特质非但没有在历史的钩沉中埋没,没有在跌宕的思潮中变质,反而历久弥新,不断迭代,他们在变与不变的选择中,锚定了精神坐标,诠释着时代新风。
变的是劳模评选机制
不变的是优中选优的标准
从新中国成立到1960年,我国一共表彰过4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工作者),但由于历史的原因,1960年以后,劳模评选工作基本陷入停滞状态,直至1977年召开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才恢复正常。
1978年是改革开放元年,这一年召开了2次全国劳模大会,分别是全国科学大会和全国财贸学大庆学大寨会议。1979年,国务院再次组织表彰工业交通、基本建设战线先进企业和劳动模范,农业、财贸、教育、卫生、科研战线全国先进单位和劳动模范。
应该讲,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伊始的这几次评选表彰,从名称、规模、频率、对象、评选的条件等都各不相同,受制于特定历史时期和阶段性历史任务,劳模并未形成制度化的评选机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社会各个领域的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劳模评选机制也日益完善,发生了几个明显的变化。一是名称变得统一。从1989年开始,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统称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二是领域成为全口径。以前的表彰,多以某一行业领域为主,而现在的表彰则是全口径的,各行各业的体力、脑力劳动者都纳入其中,一些新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也进入了评选视野。三是评选工作更加规律。从1989年开始,全国劳模的评选周期逐步统一到每五年一次,每次约3000人的规模,并建立了“两审三公示”的基本工作机制,即评选过程中有初审和复审,分别对候选人的先进事迹和道德品质、群众公认等进行审核,并在本单位、本地区及全国性媒体上公示3次。
党和国家对于劳模评选的领导机制也日益完善。1977年和1978年的3次评选都是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共同组织,而从1979年开始的历次全国劳模评选则以国务院名义单独组织,全国总工会和国家表彰奖励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实施。直至2015年,时隔36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再次共同举办全国劳模大会,对2968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进行隆重表彰,劳模的评选工作从此进入了新阶段。而不管这个过程中工作机制如何转变,其目的都是用最严格的标准,选出最优秀的楷模,用不断优化的工作程序,确保劳模精神的金字招牌成色不减。
变的是劳模人选结构
不变的是永立时代潮头的精神
1978年前后的劳模评选,都是分领域分行业的,体现了特定历史阶段国家对特定领域建设任务的迫切需要,有着很强的时代烙印。1977年7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召开的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充分肯定了绝大部分知识分子是自觉自愿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并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的观点,这次以“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为主题的大会,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在这次大会上受表彰的劳动模范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数学家陈景润,也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还有去年刚刚获得八一勋章的程开甲。改革开放之初,经济状况问题丛生、生产瘫痪、商业不畅、交通无序,需要尽快整顿企业、发展生产。大变革的时代需要全社会的共识,需要人民群众的响应,需要旗帜鲜明地向社会发声,而全国劳模表彰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平台。
1979年的劳模评选,首次明确了劳动模范的标准为“归根到底要看其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是不是起了显著的作用,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不是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具体评选条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对超额完成全国先进定额和计划指标有重大贡献者”。2015年,则更关注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突出创新驱动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因各个时期的任务、目标不同,劳模评选的要求和标准略有差异,但劳模精神却是共通的,劳模群体始终锐意进取,顺应时代需要的历史使命感始终未变。
与此同时,劳模人选的构成已在悄然发生变化,从更多的评选埋头一线、勤勤恳恳的“老黄牛”到兼顾发挥重要引领作用和管理职能的“领头羊”,从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老师傅,到敢打敢拼、勇于创新的新青年,从“车铣刨磨钳”的传统工种到F1赛车赛道设计师、程序员、深潜员的新从业者。劳模人选分布的变化犹如一个时代缩影,反映着时代的变迁。如,2010年的人选中,农民工有74人,比2005年增加53人,到2015年则增加到了180余人。劳模人选的年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专业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高层次人才不断增加,一线职工比例不断上升。2010年的全国劳模表彰,技师、高级技师等高等级技术工人有324人,2015年这个数字就上升到了44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由173人增加到330多人。今年刚刚闭幕的工会十七大上,基层和一线职工代表1308名,占65.1%;工人446名,占22.2%,其中农民工76名。获得市(地)级以上荣誉的先进模范人物977名,占48.6%,其中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27名,代表构成广泛性、代表性进一步增加。事实证明,劳模评选一直聚焦一线职工,聚焦创新发展。
变的是劳模享有待遇
不变的是淡泊名利的境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物质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以劳模为代表的普通劳动者功不可没。1978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对于提高劳模的退休费作出了可酌情提高5%—15%的规定。1980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劳动模范工作暂行条例》,规定“工会组织要密切同劳模的联系,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恢复劳模评选后不久,工会迅速填补了联系劳模、服务劳模这一空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模的待遇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国务院专门就为劳模发放一次性奖励或办理补充养老保险作出规定,实现了劳模待遇在改革调整下的有序接轨和过渡。进入新千年,落实劳模待遇的政策制度更加完善,201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全国总工会等7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解决劳动模范社会保障和生活困难等问题的通知》,在社保、住房、收入、户籍等方面强化对劳模的尊重。2015年,在中央领导直接关心下,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印发《省部级以上劳模困难帮扶工作的通知》。2018年,中办、国办联合下发通知,印发《功勋荣誉表彰奖励获得者待遇规定(试行)》和《生活困难表彰奖励获得者帮扶办法(试行)》,从顶层设计上对劳模等各类功勋荣誉和表彰奖励获得者应享有的待遇进行了系统性安排。
除了制度性安排,为劳模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也日新月异。从2000年开始,全国总工会逐步开展劳模疗休养工作。十几年来,全国总工会不断创新劳模疗休养的组织工作,疗休养规模以实现全国劳模全覆盖为目标有序、适度、合理增加。疗休养的地点选择与内容安排有机结合,从单纯的休息调整,到学习和休养相结合;同时安排农民工、技术工人等专题疗休养,请知名专家为劳模讲授国家政策、科学前沿知识等。2018年,借着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好契机,全国总工会组织部分劳模赴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地区,以参观改革开放成就为主题开展疗休养活动,进一步开拓了劳模的视野和见识,获得了一致好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劳模提供精准服务和科学管理,离不开服务方法的创新。在信息化时代,劳模工作者也在不断创新劳模服务手段。2012年前后,全国总工会开始搭建信息化平台,用于劳模评选表彰、档案保存、管理服务、事迹宣扬、数据统计、成果应用等,以服务劳模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将劳模各方面情况数据化、信息化,哪位劳模何时被表彰,有什么困难,技术专长是什么,都能一键查询。有了这个平台的助力,组织劳模更迅捷、服务劳模更直接、联系劳模更紧密。
生活上的待遇和服务,让劳模舒心,工作上的支持和政治上的鼓励则更让劳模奋进。以前的劳模,一直不计名利、埋头苦干,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但是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形成“以明星带群星”效应才更为可观。近40年来,工会系统在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方面一直创新引领,从未有些许松懈,劳模创新工作室、劳模志愿服务队纷纷涌现,极尽所能为劳模搭台、请劳模唱戏,让劳模的技能“共享”。2008年,四川汶川遭遇大地震,灾后重建急需大量技术人才。全国总工会发起倡议,组织大批劳模志愿服务队赶赴救灾一线,帮助恢复生产重建,用他们的技能和钢铁般的意志,展现了劳模风采。党的十八大和中国工会十六大以后,对劳模作用的发挥更上一层楼。在中国工会十六大上,许振超、郭明义等劳模代表当选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对劳模的重视达到了一个历史新高度。随后,很多优秀的劳模代表当选各级工会副主席。五年来,劳模副主席们不忘初心,扎根基层,他们在参政议政、为职工代言上当仁不让,他们在讲待遇、讲排场上毫无所求,保持着劳模和工人的质朴本色,他们的存在,使工会作为党和国家与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加牢固。在工会十七大上,郭明义、巨晓林、高凤林三位杰出劳动模范光荣当选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
2015年的全国劳模大会,是劳模工作进入新时代的序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8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百忙之中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广大劳动模范作用给予高度评价,对他们提升素质、再接再厉、示范带头寄予厚望,充分体现了对包括劳动模范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一如既往的关怀爱护、一以贯之的期望要求。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萦绕耳畔,2020年,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第一个100年到来之际,新时代第一次劳模评选也即将开展,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劳模工作一定会有新气象、劳模们也一定会取得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