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为385000个,资产总计112.28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16.46万亿元。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工业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门类齐全,小到一件衣服,大到一架飞机,上天入地下海,基本都能覆盖到。当然,这与我国原材料种类较多,市场需求多元化不无关系。
每每提起产业革新、品质革命,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种“高精尖”产业,知识、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事实上,在这些“高精尖”行业,部分领域中国企业已经在追赶全球领先水平,甚至正在实现弯道超车,从大飞机到超导材料,从光学反射镜到通信卫星平台。
不过,在一些传统制造行业,制造品质依然有待提高。同样是做一件服装,有的只能在小商品市场里薄利多销,有的却可以进入名牌橱窗。同样是做一个马桶圈,有的产品是智能的,消费者愿意坐着飞机去海外买……
在被公认制造业较为发达的日本,主管科学事务的文部科学省,是这样设置科学主管部门的,分为研究开发局和研究振兴局,在负责产业事务的经济产业省,对于产业技术革新,在产业技术环境局下面设置的部门包括研究开发课和技术振兴课。也就是说,研究和应用,二者缺一不可。
科技,顾名思义,就是“科学技术”之意,包括了前期基础研究和后期技术实现,任何一种工业,都离不开科技。一项技术的应用,往往背后是几十个、上百个项目的基础研究,当然,在需要的时候,这些基础研究项目也能孵化出更多技术。如果企业没有进行基础研究,只是通过别人的产品研究出了生产技术,那么跟风模仿者永远只能跟风模仿,别人孵化什么,自己跟着“照葫芦画瓢”。
正因为在诸多高精尖领域内,不论是企业、高校还是科研机构在基础研究层面投入甚多,最终技术转化的效果才好,能在世界上起一定的引领作用。
而在一些传统制造领域,各方面在基础研究层面投入则有限。一些企业满足于稳赚不赔的代加工,满足于零件制造而非整体制造,当关键部件技术、系统化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定价权掌握在别人手中时,这些领域的中国工业企业不仅在关键时刻受制于人,而且也难以在相应行业中实现世界引领。
换言之,需要产业革新、品质升级行业并不局限于“高精尖”领域,如何实现传统制造业的品质革命,同样至关重要。并且,许多地方应当意识到,发展新工业,不是只有高新技术产业才有资格,每一个地方的原材料价位、人力资源水平、交通设施、市场环境都不一样,要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当地的工业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