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十七大报告提出,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最强音,也是工运事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各级工会要聚焦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进一步优化工会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将工会改革进行到底。
一、推进工会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工会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实践。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工会改革方向,指出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创新,工会工作也要发展、也要创新;要在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上下功夫,创新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工作方法,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为包括工会工作在内的群团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工会改革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推动其在工会系统形成生动实践。
工会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任务。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紧紧依靠包括广大职工在内的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工会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改革总台账一起推进,有利于工会进一步增强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引导广大职工群众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洪流,积极参与支持推进改革,夯实改革的群众基础。
工会改革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群团改革的重要内容。2015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对群团组织改革创新提出明确要求;7月下旬,党中央决定在全国总工会开展中央群团机关改革试点;11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2017年2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听取了全国总工会、上海市、重庆市群团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报告;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群团改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群团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工会改革,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工会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工会改革是坚持群众路线、更好服务广大职工群众的迫切需要。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工队伍发生深刻变化,职工需求更趋多元,对差异化、精准化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特别是新生代职工视野更加开阔、自主意识更强,维护自身权益、实现自身价值的呼声日益突出。但是有的地方工会特别是基层工会的维权服务工作与职工多样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一些工会组织对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农民工等吸引力还不够强,职工参加工会活动的积极性还不够高,等等。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的迫切需要,既是推动工会工作的重要动力,也是工会改革的努力方向。
工会改革是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保持生机活力的内在要求。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一直以来都是工会工作和工运事业的鲜明特色。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工会组织还存在着不适应,工会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工会职能的发挥和工作水平的提升,制约了工会工作的深入开展。工会组织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推进改革创新,永葆生机活力,是必须破解的现实难题。只有通过改革,努力破解制约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才能不断增添工会工作新活力,把工会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二、深化工会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
一是必须牢牢把握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这是新时代工会工作的方向,也是工会改革的方向。要把保持和增强政治性放在第一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保持和增强先进性作为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把亿万职工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团结起来,始终做党执政的深厚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实依靠力量、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要把保持和增强群众性作为工会组织的根本特点,建立健全联系职工群众的长效机制,按照职工群众需求提供精准对路的服务。
二是必须突出克服和防止“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现象这一问题导向。“四化”问题是长期以来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也是推进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要坚持突出问题导向,树立问题意识,认真梳理“四化”问题在工会组织不同地方、不同部门中的具体表现,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一个一个地研究,着力破解运行机制机关化行政化倾向、基层基础薄弱、工作供给与职工需求不匹配、干部能力素质不适应形势任务要求等突出问题,始终保持改革力度不减、创新动力不衰。
三是必须抓住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发挥基层工会作用这个关键环节。工会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薄弱环节也恰恰在基层。工会改革就要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有效保护和调动职工群众和基层工会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基层工会“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必须着眼于扩大基层工会覆盖面,把更多的工会资源向基层倾斜,把更多的工作精力投入基层一线,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总结推广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使工会组织在基层和职工群众中更好地凝聚人心、联系群众、坚守前哨,成为更加坚强有力的战斗队、工作队。
四是必须坚持以职工为中心这一工作导向。职工群众是工会改革不竭的力量源泉,职工群众关心关切就是工会改革创新的根本动力。工会改革不能关起门搞自我封闭、自我循环,要站在职工立场、从职工利益出发,抓住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坚持职工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工会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让职工群众当主角,做到职工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努力使工会改革符合广大职工群众意愿、得到广大职工群众拥护,增强职工对工会改革创新的获得感、认可度。
三、深化工会改革创新的重点举措
深化工会改革创新关键在深化,深化既体现在改革的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上,也体现在重大改革举措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上。全总2018年9月25日印发的《深化工会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提出了7个方面30条具体举措。各级工会要按照工会十七大对工会改革创新的部署,将“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着力在“深化”和“创新”上做文章,切实增强工会组织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职工功能,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把工会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
一是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工会改革。加强工会与中央和地方机构改革衔接协调,聚焦主责主业,形成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密切上下级工会关系,健全完善定期报告工作、重大事项请示报告、信息报送、工作通报、指导服务等制度,加强工会领导机关部门、产业、直属单位工作统筹。探索建立专项小组开展工作,加强工会领导机关对下的指导服务。研究制定基层工会各项业务工作模块手册(指引、指南)。加强工作规划管理,提高机关运行规范性。调整相关全国产业工会设置,地方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建立健全产业工会组织体系。理顺地方工会与全国产业工会、领导机关部门与产业工会、企业集团工会与地方工会及产业工会关系。加大对产业工会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做好工会系统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
二是积极建设智慧工会。强化“互联网+”工会顶层设计,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和手段,以“四个一”为抓手,调整相关部门职能,促进互联网和工会工作融合发展。推进实施《全国工会网上工作纲要(2017—2020年)》,建设实名动态、全面覆盖、安全共享的工会大数据库。全总抓紧建设全国工会网上工作通用平台,省级工会积极开展本地区工会网上工作平台建设。省级、地(市)级工会建立门户网站,有条件的县(区)级工会可单独建立门户网站或在地(市)级网站中开设频道。企事业单位工会建设内部联系职工网上平台。推进上下级工会组织间互联互通,逐步形成全总主导、地方跟进、产业参与、协同互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工会网上工作体系。充分利用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结合“12351”职工服务热线,建立健全工会新媒体矩阵。充实网上工作平台内容,门户网站承担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办事服务等功能,“两微一端”突出技能培训、维权服务等功能。做强网上正面宣传,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构建网络清朗空间。
三是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理念,把工作力量、经费使用等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实现依法建会、开门办会、从严治会、人才兴会。重点指导城镇和开发区(工业园区)做好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工作,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建会,瞄准货车司机等群体,聚焦建筑项目、物流(快递)业、家庭服务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领域(行业),做好服务业职工和农民工入会工作。健全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加强县级和中心城市行业工会建设,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建设,加强工会女职工组织建设。加强走出去企业、“一带一路”建设中海外企业工会工作。加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构建纵横交织的网络化工会组织体系。完善工会联合会组织架构。强化职工在建会中的主体地位,探索职工网上申请入会等方式,推动工会组织向新兴领域新兴群体延伸。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实名制管理。规范集团公司工会组织领导关系和管理体制。对基层工会工作实施权责清单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深化会员评家工作。在企业中大量发展和培养工会积极分子,建立健全企业兼职工会干部工作补贴制度,加强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改进工会经费使用管理,改革现行预算分配办法。健全完善对乡镇(街道)工会工作经费补助机制,研究解决工会组织体制与财务管理体制脱节问题。
作者单位:全国总工会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