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整装出发迈入新征程
中华民族拥有辉煌灿烂的海洋文化。当原始先民驾乘桴筏和独木舟出海远行,当大航海时代把世界上未知的陆地连接在一起,当海洋成为现代国家走向富强的必争之地,海运就与人类的文明、国家的强盛、国民的富裕息息相关。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通过海洋战略和海权提升,发展成为海运强国,掌握世界海洋政治、经济的话语权。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和32000公里的海岸线,中国的海运业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兴衰起起伏伏。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十九大强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彻底唤醒了中国社会的海洋意识,中华民族重新找回了海上自信。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中国船队运输能力、港口吞吐能力、航海通行保障能力、海上应急反应能力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海运领域的超级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018年10月23日,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集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的港珠澳大桥通车。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人工岛上亲切接见以中国交建总工程师林鸣为代表的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并在交谈时深情说道:“你们参与了大桥的设计与建设,发挥聪明才智,克服了许多世界级难题,集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我为你们的成就感到自豪。”港珠澳大桥筹划6年,建设9年,共进行800余次大型构件海上运输,施工现场船舶往返作业30余万艘次,高峰期有近250艘船舶同时施工、近万名施工人员共同作业。林鸣团队研发的《港珠澳大桥外海沉管安装成套技术》一举实现了我国外海沉管安装技术从零到领先的跨越;中交四航局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王胜年带领技术团队和混凝土杠了7年,只为满足120年的设计要求;为了确保港珠澳大桥施工“零事故、零污染、零伤害”,广东海事局24小时为大桥航道进行“贴身守护”,累计清道护航75000海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跑了整整3.5圈。2019年2月26日,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向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学习的决定》,这些在伶仃洋上“作画”,大海深处“穿针”的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从超级工程的背后走到了世人面前。
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明确海运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海运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若干意见》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海运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经济、绿色、高效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运体系;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海运企业、港口建设和运营商、全球物流的经营主体;建立保障有力的重点物资海运船队,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完善海运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法规,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海运企业“走出去”。2015年,中央成立“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再次给发展中的中国海运业注入强心剂。大型航运企业重组改革,优化了资源配置,提升了盈利能力,建立起了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专业化船队。重组之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成为世界上船队综合运力排名第一的企业,截至2019年1月,全集团共运营船舶1284艘,综合运力达10260万载重吨。青岛港、上海港先后建成了智能化、自动化码头,并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不断革新技术,始终保持全球技术领先。上海洋山港区四期自动化码头,2018年开港当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201万标准箱,创造了全球自动化码头开港生产的最高历史纪录。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在南中国海成功完成300米饱和潜水作业,将我国深潜水作业能力带入国际先进行列。全国建成20座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31个船舶雷达交通管理系统(VTS)和92个岸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海事监管系统实现现代化。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有注册船员1483247人,船员培训和考试发证制度日趋完善,船员队伍继续稳步增长。
据2018年交通运输行业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净载重量25115.29万吨,集装箱位196.78万标箱,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3919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444个,全国完成水路客运量2.8亿人,旅客周转量79.57亿人公里,货物周转量99052.82亿吨公里,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3.51亿吨,外贸货物吞吐量41.8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51亿标准箱……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中国水运业用振奋人心的成绩,为祖国的经济发展和民生稳定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坚守,工会工作焕发新动力
追溯中国近代的历史,海员工人成为最早接受革命思想、率先觉醒的产业工人群体之一,在林伟民、苏兆征等海员工人运动先驱们的大力倡导和不懈努力下,中国海员建设工会的前身——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在香港宣告成立。在海员工会组织的带领下,中国海员工人运动进入了崭新的阶段,谱写了一页页难忘的历史篇章。
时代的发展、产业的进步、劳动关系的变化,对工会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中国海员建设工会指导水运系统各级工会组织,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领导下,坚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坚持把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融入党和国家大局,坚持维护核心、服务中心、凝聚人心,坚持当好水运系统职工的娘家人,切实代表和维护水运职工的合法权益,团结动员广大水运职工把自身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紧紧相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让工会工作不断迸发新的生命力。
风雨同舟,带领水运职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依托船舶之家、项目之家、劳模大讲堂等载体,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引领一线职工学习党中央政策方针,将中国水运职工的历史选择不断传承;与交通运输部、中国船东协会共同建立全国海上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源头参与政策研究,解决行业问题、反映职工诉求,当好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参加国际劳工组织《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制定、亚洲海员高峰会等国际工运事务,加强与国际组织、境外工会组织的友好合作,在国际劳工标准制定中发出中国声音。
长风破浪,引领水运职工始终支持产业改革发展。团结带领广大水运职工开展重点工程劳动竞赛、船舶班组安全竞赛,为产业发展攻坚克难、保驾护航;开展海员技能大比武、港口职工技能大赛、海事救捞系统职工技能大赛、船闸行业技能大赛、水上危险货物运输行业技能大赛等职工技能竞赛,提升职工技能水平,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加强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引领产业职工热爱工作、钻研技术、奉献智慧;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建设,在历次水运系统企业改革重组过程中,发挥民主监督作用,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当好产业改革的助推器和稳定器。
继往开来,竭诚服务职工始终不忘工会初心。每年定期与中国船东协会、挪威船东协会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协议、完善劳动标准,中国船员最低工资标准实现连续增长;发挥工会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推动建立中国船员劳动合同书范本,远洋船员工资标准、船员伤病亡处理行业标准等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用工秩序;创新工作思维,引导各级工会建立网上职工培训平台、网上医疗问诊平台、网上职工书屋,探索视频慰问船舶、船员,加强工会组织与水上一线职工的血肉联系;建立船员家属站,稳定船员大后方;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政协提案,以问题为导向解决水运职工关心、关注的焦点问题,努力构建和谐海上劳动关系。
时光像大海一样不断流动,打开新中国成立70年时间之窗,回顾新中国水运业建设发展的历史,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都曾在属于他们的时代创造辉煌,也都曾在时间的流逝中淡出人们的视线慢慢归于平静,但那深刻在中国水运人灵魂深处的海洋强国梦,薪火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