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友宁观点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快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着力谋划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和顶层制度设计。各级党委政府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布局和职业培训制度,探索健全职业发展通道和晋升激励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全面落实企业产业工人职业培训的主体责任,这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实效的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快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着力谋划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和顶层制度设计。各级党委政府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加快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和人才兴国发展战略,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布局和职业培训制度,探索健全职业发展通道和晋升激励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全面落实企业产业工人职业培训的主体责任,不断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配置效率,这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实效的关键。
加强产业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研究
市场经济具有产权清晰和经营灵活的特点,深化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社会系统工程。要深化区域经济学和劳动社会学的重合度研究,将现代产业研究置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思考,把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人才培养机制整体合成,统筹考量人力资源结构和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完善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人才集聚的专家智库,组织产业经济发展状况和政策适用性评估,定期开展产业工人职业需求和生活情况调研,准确把握思想动态、生产生活和技术技能状况。探索现代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产业工人职业素质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充分汇集区域要素资源禀赋和特殊区位优势,为各地深化改革决策提供智库意见和参考依据。
加强劳动经济学和社会管理学的融合性研究。合理调整和有效匹配城乡劳动者的素质结构,科学预判行业科技含量和人力资源市场容量,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人才培养引进体系,使生产要素、人才交易和技术转让市场衔接,不断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推行“双元制教育”等现代学徒制试点,优化企业薪酬激励机制和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改变职业教育培训和产业需求相脱节问题。通过有效整合城乡资源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帮助产业工人实现更高质量的稳定就业,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培训的供给率和匹配度,实现产业经济发展和管理制度创新协调同步,使产业经济发展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相辅相成。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并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推动市场主体积极作为,增强市场机制活力,妥善处理好市场决定和政府有为的关系,既发挥各级政府部门和工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又凝聚行业协会、社会机构和专业化组织力量,还要引领大学研究智库和科研院所的积极参与,形成各类市场主体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形成社会多元化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和评价体系。
各级党委政府是深化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要制定国民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融合发展规划,完善终身职业教育和落实技术工人政策待遇,鼓励产业工人立足本职岗位投身创新创业。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也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推进者,要围绕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双赢目标,完善行业管理制度规范和企业道德自律机制,完善企业劳动定额和行业劳动标准体系,培育企业职工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意识。企业要建立统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鼓励产业工人提升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根据职业技能等级和技术职称决定薪酬分配,努力使高技能人才福利待遇与实际贡献率相称。各级工会要加强产业工人理论政策研究,选拔紧缺型、高精尖和通用型专业技能人才,弘扬有职工情怀和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精神,弘扬爱岗敬业和钻研技术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将提升职工技能素质纳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努力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加职业化专业化精准化,使技术工人都有晋升职业技能和技术职称的台阶,营造“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社会氛围。
落实企业产业工人职业培训的主体责任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释放深化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和拓展市场空间,实现决策动机、过程控制和实施效果的统一,在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中追求人力资源最优化,有效凝聚企业和职工共享和谐发展的利益共识。要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法人主体地位,推动各类企业守法经营和履行社会责任,增强职工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的内生动力。要鼓励企业结合实际开展岗位技能拓展职业培训,将符合条件的企业培训中心纳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范围。支持企业通过“名师带高徒”“绝技寻传人”等活动,将传统工艺、核心技术、先进技能传承下去。对具备相应资质条件、培训效果突出的企业,给予人才培养税收减免优惠政策、补贴政策。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载体和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产业经济专业领域,推动职业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培训有效衔接,研制推广现代学徒制工作规范和教学标准。逐步优化“双师型”一体化职业教师队伍,推动各级政府和企业联手培养高技能人才。创新协同培育和共享人才红利用人模式,整合高等院校、技术学校、骨干企业,联合建设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和实训基地,努力打造创新研发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依托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加快科技创新和高技能人才技术市场建设,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才有所值。支持企业设立高技能人才特聘和首席技术岗位,采取年薪制度、期权制和技术分红入股等形式,科学界定高技能人才对创新驱动的社会价值,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