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成效
黑龙江省总工会
黑龙江工会不断强化党政主导、政策引导、工会推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党政重视,高位推动,将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纳入脱贫攻坚大局
争取党政支持,从顶层设计和政策保障上来解决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问题。省总工会多次向省委专题汇报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与同级工会联席会议制度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纳入全省脱贫攻坚大局,各级政府与工会每年都要召开联席会议,并把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作为重要议题进行重点研究。
建立省直相关部门联动帮扶机制。省人社、民政、财政、教育、国土、发改、国资等19个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联动帮扶,形成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协同工作机制,合力帮扶,实现困难职工全面享有、精准对接困难群体“就业创业、医疗保障、落实社保、子女助学、住房保障、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六大类政策措施。省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
建立省、市、县三级信息比对机制。与省民政厅签订数据比对合作协议,实现省、市、县三级信息比对,解决精准识别的基础性、关键性难题,逐户摸排,全面摸清困难职工分布、规模、致困原因、解困需求等信息。
聚焦重点领域、特殊困难群体,助力全省改革攻坚大局
协同政府出台和落实帮扶龙煤集团工伤残职工专项政策。推动省财政厅等8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统筹帮扶资源帮助龙煤集团解决拖欠工伤残职工费用问题的指导意见》,省政府安排12.1亿元解决龙煤集团停产煤矿职工基本生活,社会保险接续、转移和待遇落实问题。
做好退役军人困难职工帮扶。为219户困难退役军人职工建档立卡,向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划拨50万元应急救助专项经费。今年“两节”期间,全省各级工会走访慰问困难退役军人职工785人。省总“双创”资金为退役军人职工贴息贷款1020万元,介绍541人就业。
帮扶资金向龙煤、森工等重点改革领域倾斜。2018年以来,省总下拨1.9亿元专项帮扶资金,配合支持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改革脱困,向龙煤和四煤城拨付4866.9万元,向林业城市和老工业城市拨付1.04亿元,向森工、农垦拨付1886.6万元。
精准施策、加大投入,确保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取得实效
深入开展“万名工会干部进万家”助困送温暖大走访慰问活动。两年来,全省工会筹集资金7.53亿元,12.37万名党政干部、专兼职工会干部,入户慰问困难职工31.1万户,慰问一线职工52.9万人,实现困难职工送温暖全覆盖。
帮助困难职工实现就业创业。省总工会每年设立2000万元职工“双创”资金,设立1000万元职工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资金。各级工会通过贴息为职工“双创”争取银行贷款1.46亿元,扶持项目1253项,创建孵化基地27个。
针对因病、因学、因灾致困,开展专项帮扶。设立2000万元职工互助保障资金,着力解决因病致困难题,龙煤集团、森工总局、伊春森工集团试点工作已经启动。设立1000万元“金秋助学”资金,撬动劳模企业家、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捐资助学,筹资7127万元,资助6.1万人。设立2000万元应急救助资金,划拨到市、县工会滚存使用,解决“两节”集中投放帮扶资金,而日常救助缺少资金的问题,建立常态化、即时性救助机制,目前,已投入6000万元,使在重大节日和项目集中救助后日常遇到特殊困难的职工,能得到及时救助。
竭诚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
建立由工会牵头、党委领导、行政主抓、各方支持、职工参与的帮扶救助体系。制定了《关于对困难职工落实“三不让”承诺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不让一名职工生活在低保标准以下、不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名职工看不起病”的承诺,确保到2020年困难职工全部解困脱困。
建立完善四项机制
完善筹资机制。明确“三个一点”筹资方式,即:企业按工资总额0.2%提取一点、工会按经费10%划拨一点、职工按每人60-100元交纳一点,每年筹集帮扶救助专项资金10亿余元,用于对困难职工及患病职工进行救助和慰问。
完善运行机制。建立特困、重困、一般困难职工界定标准,完善助困、助医、助学制度。
完善考核机制。各单位将解困脱困工作情况纳入对工会考核指标,同时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业绩工效挂钩考核指标,提高目标兑现率。
完善监督机制。各单位每年向两级职代会报告帮扶救助资金使用情况,由职工代表进行评议。铁路总工会对帮扶救助资金作为日常工作检查和年度经费审查的重点内容,确保专项资金全部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切实规范三方面管理
规范“双联”管理。建立领导干部包保联系困难职工和工会干部联系困难职工全覆盖的“双联”管理制度,明确任务、强化责任,推动实现困难问题不解决不罢休、解困脱困任务不完成不撒手。
规范档案管理。按照“六清”标准(家庭成员清、住房住址清、家庭收入清、就业就学清、医疗支出清、困难状况清),对符合标准的及时建立档案,纳入困难职工管理;对符合脱困条件的及时销号,退出困难档案。
规范动态管理。按照依档帮扶、实名制管理的原则,完善困难职工帮扶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实时掌握每一户困难职工家庭情况及帮扶救助开展情况,确保帮扶救助过程公开、透明,程序严谨、快捷,解困脱困结果真实、可信。
做到三方面精准发力
在大病救助上发力,把职工健康保护伞“撑”起来。注重源头解决因病致困、因病返困问题,如:武汉局汉西车务段王琪2018年肝脏移植,医疗总费用达75.9万元,工会给予医疗救助32.3万元,职工个人只负担了8.3万元,极大缓解了家庭困难。
在配偶、子女就业上加力,把职工担忧焦虑之心“暖”起来。对困难职工配偶、子女有就业能力的,及时开展就业培训并尽力扶持就业。
在落实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上助力,把困难家庭保底保障“兜”起来。对家庭无任何就业能力的特殊困难家庭,加大特殊困难补助力度,让他们生活在当地低保标准以上。对居住特别困难的特重困职工家庭,积极协调帮助解决廉租房。
扎实推进“三线建设”
全面深化和拓展生活线、文化线、卫生保健线“三线”建设,涵盖职工收入增长、职工住房建设、单身宿舍、乘务员公寓、生产生活设施改善、职工身心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内容,解决职工“吃住洗饮行”基本需求入手,满足职工沟通信息、学习娱乐的多元化需求,使沿线患病职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让职工在长途值乘、夜班作业时家庭遇有突发临时性困难,能得到快速有效的解决,解除职工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