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疫”结合协同推进劳动教育-工会-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工会

深度报道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劳“疫”结合协同推进劳动教育

卢立涛 邵彦双
2020-03-23 09:29:13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仅是简单的知识性学习,更具有投身真实世界、付出辛勤劳动、收获劳动成果的特征。同时,也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着重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教育。陶行知先生曾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通过此次疫情,我们能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发生在校园,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眼前的疫情就是最好的教材,用好这些教材,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更多东西,对老师和父母来说同样也是进步和成长。

  当前因疫情,全家足不出户,教育部号召“停课不停学”,学校和家庭共同组织学生居家学习。孩子到底在家学什么?有学者指出,当前小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技能差,缺乏实际动手能力与劳动责任感,不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居家抗疫,有充足的时间、有父母的帮助与指导,正是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劳动榜样的“黄金时间”,也正是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大好时机。笔者认为,劳动不仅仅是洒扫庭院、洗衣做饭,更是务实做事、踏实实践的优良作风,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活动。在这个“加长版”假期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可以在劳动教育中交汇融合,释放劳动教育的温度,家长的言传身教、亲子间的和谐互动、家校间的协同共育,知识学习与实践体验在劳动教育里有机融合、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家庭劳动教育可以作为学校劳动教育的补充,为学校劳动教育提供真实的劳动场域,帮助孩子增强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生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只有参加劳动才能真正明白教室里张贴的勤俭节约标语的真实意思。

  同时,家庭劳动教育可以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加长版”假期让许多学生苦不堪言,每天学习学科知识,足不出户,难免出现烦躁抵触的情绪,家长可以利用居家时间,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增强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孩子学习学科知识之余,还可以向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学习,例如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风雨无阻的快递员、恪尽职守的人民警察,学习他们在防疫期间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

  此外,家庭劳动教育也可以缓和家庭矛盾。以往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多,现在正是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好时机,在家庭劳动中可以看到孩子辛勤劳动的身影、丰富多彩的劳动成果,也会让孩子获得更多新技能。同时,孩子在参与劳动过程中,也可以切身体会父母的辛苦,更加理解父母,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

  防疫期间,全国人民居家隔离,共同抗疫。各种传统美食的“制作秀”纷至沓来,这些简单易操作的食物创作,若能亲子合作,共同完成,就是孩子在疫情期间最大的收获。父母要以身作则,所谓“言传不如身教”。可以选择适合孩子的家务劳动,与孩子一起制定劳动计划,选择相应的奖惩标准。家长还可以和孩子共同商讨制作家务执勤表,一方面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另一方面也起到督促作用。

  学校可以借此时机,开设家长课堂,举办一系列劳动教育在线讲座,让家长明白读书学习与劳动学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改变家长认为孩子不会做、做不得的观念。家长要积极对待孩子的劳动成果,不能只用学生的成绩判定孩子。同时,也可以以家庭为单位,评选优秀家庭,学校将优秀家庭请进云课堂,共同分享居家劳动的方式方法,分享劳动的快乐与收获,交流亲子劳动的感受等。

  学校应着力建设家校双方互动平台,将劳动教育武装为育人“利器”,让劳动最光荣成为永不褪色的旗帜,成为经得起时代考验的口号。亲子携手,协同推进劳动教育。

  (作者:卢立涛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邵彦双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研究生)

编辑: 姚怡梦

图片新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中国工会普法网|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中国职工教育网|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