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城市交通拥堵,是一个长期困扰市民出行的难题——《工人日报》记者连日来实地走访北京多个“易堵点”发现,北京市不少地方的道路存在规划设计不足,如果加强管理、做好规划、提高司机素质,很多拥堵可以缓解不少。(见11月17日《工人日报》)
凡是到过北京的人,几乎都对北京的交通拥堵感叹不已,甚至有人调侃其为“首堵”。 “首堵”名声的背后,蕴含着出行者的苦恼和无奈,也意味着资源的浪费。
其实,拥堵已经不再是北京这类特大城市的“专利”,在国内不少中小城市,甚至一些大一点的城镇,拥堵正在逐渐成为城市生活的常态。据此,有网友提出了防堵攻略,有专家提醒要习惯在拥堵常态下的城市生活。这些都从多个层面反映出拥堵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已经不仅仅是心理上的问题,而成为关涉多个层面的社会问题。
就拥堵的成因,客观而言,规划滞后、管理滞后、建设滞后等都是重要原因。显见的佐证是,在汽车社会渐成常态的背景下,一些城市对于道路规划、城市建设虽然嘴上谈论“要有现代意识、超前意识”,但并没有落实到实际管理中,老路网的改造普遍存在短期行为,新路网的建设缺乏战略考虑,堵点治理依然没有脱出既有的思维窠臼,治堵成效并不显著。
治堵要有新思维,这是不少专家的共识。新思维要体现在规划上,体现在管理上,体现在经济发展的战略中。不可否认,治堵确实很难,确实需要考虑这样那样的现实因素,但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拥堵并非中国独有,世界上不少国家的大城市都曾遇到过这一问题,有益的经验可以借鉴,失败的教训应该规避。关键是要有紧迫感,措施要有远见有创新,一步一步推进。
治堵是个技术活,需要有规划、有措施。但再好的规划也需要落实,再严厉的措施也需要执行。行动力不是嘴上说得好,就能出成效。它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
一句话,治堵需要切实有效的行动。
中工时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民...2010-11-24 |
中工时评:努力让每个农民工兄弟走进“春天...2011-01-24 |
中工时评:以社区建设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2011-02-25 |
中工时评:提高技能的现实意义2012-12-31 |
中工时评:书写劳动光荣,80后、90后大...2013-04-25 |
中工时评:是什么让企业和职工站在一起?2013-10-14 |
中工时评:为职工就业服务,工会可为2013-11-11 |
中工时评:职业病防治关乎职工幸福2014-03-20 |
中工时评:保护职工职业健康势在必行2014-05-26 |
一周看点:三峡明珠塔的倒掉2009-01-1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