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你这个商业策划书做得特别糟糕,这是在糊弄我们这些评委”,“盈利模式不够清晰,产业链太长,风险很难把控”——据12月8日《工人日报》报道,日前在由工信部中小企业局指导举办的“创新中国行——寻找创新创业之星”总决赛上,9个从全国200多个项目中“拼杀”出来的创新创业项目在路演中,竟有8个遭到多名投资人出身的评委不客气地“吐槽”,让整个总决赛现场火药味十足。
时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为社会提供了宽松良好的创业氛围,从政策到资金,从机遇到平台,无不助燃人们心中创业的“小火苗”,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创业蓝海心生向往。眼下各类层出不穷的创新创业大赛和媒体上的创业节目,就是极好的创业机遇和平台,创业者跃跃欲试,投资伯乐们也敞开了钱袋子,只待创投双方一拍即合。对于参与者来说,参加大赛和节目不仅是为产品、创意赢得一次亮相和展示的机会,还有望与业界同行切磋交流、获得高人指点,更可以为自身争取宝贵的投资资金。
创新创业活动参与者众,水平、质量参差不齐也能够理解,有些是客观条件和能力不足,有些则是主观上过于急功近利的结果。新闻所述的大赛中,为现场评委所指摘的诸如定位、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难道仅仅是没有出现在策划书里?恐怕在创业者自己那里也是笔糊涂账——众目睽睽之下,大力渲染、描绘所谓的美好蓝图,对项目和产品的软肋则是选择性回避。
创新创业大赛固然是以展示演练、切磋交流的形式开展,但最终目的还是要把理想变为现实,把想法付诸行动。这就需要创意本身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能纸上谈兵。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就上阵,显然是盲目自信,也未免太急功近利。如今拿着问题重重的策划来冒险“裸创”,在比赛场上糊弄评委,其实何尝不是糊弄客户、欺骗自己?满是短板和漏洞的创业项目被搬到现实中,又如何走得远?
创新创业项目被评委吐槽,是时下创业领域跟风、浮夸现象的投射。创业环境的宽松并不意味着创业变得简单容易了。恰恰相反,它更考验创业者眼光和头脑,更比拼智商和才干。一些创业者“一旦跳进创业圈,人人都可点石成金”的侥幸心理,则应警惕和摒弃。
我们的国家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高度重视创业创新,我们的社会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对创业创新寄予如此厚望。当创业创新如火如荼,成绩亦与问题并存,及时为创新者泼泼冷水很有必要,让创业者“红红脸、出出汗”更非多余。创业创新不是赶时髦、玩作秀,不可哗众取宠、好高骛远,它需要敏锐果敢,更离不开踏实、坚韧、精益求精。
(本栏目文章系中工网原创,网媒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中工网”,平面媒体如转载须经本网授权许可)
中工时评:“互联互通”改变中国发展格局2014-11-21 |
中工时评:多筹并举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2016-03-04 |
中工时评:让工匠精神成为劳动者共同的精神...2016-03-08 |
中工时评:供给侧改革中如何维护好职工权益2016-03-11 |
中工时评:精准扶贫必须因地制宜2016-03-14 |
中工时评:高校培养人才要更专业2016-03-14 |
中工时评:优化消费环境 提振消费者信心2016-03-15 |
中工时评:“双创”需打好知识产权这张牌2016-04-27 |
中工时评:所有普通劳动者都应得到尊重2016-04-28 |
中工时评:美育是文化创新的助推剂2016-06-0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