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中国足球不能总是寄望于奇迹
刘颖余
//www.auribault.com2017-09-07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在刚刚结束的世界杯预选赛中,国足没能再次上演奇迹,虽然以一场胜利结束世预赛全部征程,但赛前那些理论上的出线前提终于未能兑现。小组第五的成绩,当然不会令人满意,但平心静气地讲,这大致符合国足目前在亚洲的水平。足球,归根到底还是要实力说话的,而不能总是寄望于运气和对手的帮忙。

  40强赛,国足曾经上演了死里逃生的奇迹,这一次,奇迹没有上演。我觉得结果很公平,如果奇迹真的发生,那才叫不公平,是对那些尊重足球基本规律的国家的不公平。无论韩国还是伊朗,甚至被淘汰的乌兹别克斯坦,都比我们更应该进入世界杯决赛圈。这不只是是因为目前他们的世界排名远高于中国队,更因为他们曾经在正确的道路上努力过,奋斗过。世预赛出线,便是对他们努力和奋斗的奖赏。

  中国足球当然一直在努力,但无需讳言,也曾经走了很多弯路。我们在认识上最大的误区在于,以为只要集中全国的精英,在一位世界名帅的调教下,毕其功于一役(世预赛),国足就可以跻身世界杯。这种精英体育的模式,对某些项目(如体操、蹦床和举重等),的确屡试不爽,但对足球却并不灵验。

  足球是集体项目,且需要运动员在瞬息万变的对抗中做出选择,足球的技战术极其复杂多变,这也让足球的胜负变幻莫测(所谓足球是圆的),因此,足球需要强大的人才基础(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管理人员)、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作为支撑,没有这些基础,国家队当然势必成为空中楼阁。中国足球过去一直在国家队建设上倾其所有,举国关注,但却在基础建设上蜻蜓点水,欠债太多,结果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多,关注度越高,距离世界杯越远。

  世界杯四年一度,倏忽而过。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个四年,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更没几个四年。中国足球一直给人以悲情感,那不是因为世界杯的间隔太长,也不是因为国人太脆弱,而是中国足球过去没有找对正确的方向,没有尊重足球的基本规律。足球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如果中国搞足球的人对此都能形成共识,并能有所实际行动,国足再次进入世界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那样,球迷也不必天天惦记着,多好!

  国足此次未能实现奇迹,媒体和球迷大多反映平静,这是好事,表明大家对于足球运动的认识到了新阶段。以中国足球的基础,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向国家队要成绩。里皮也不是救世主,他只能做好国家队主教练的事情,有人说,如果里皮早点来,国足是不是已经出线了?当然不能这么假设,历史也不能假设。国足晋级12强已经是“捡”来的,我们又如何奢望它一举进军俄罗斯?

  自2002年世界杯已降,国足已经连续四届世预赛未能出线。每一次冲击世界杯未果,大家的心情其实大同小异,我也并不认为,这一次国足侥幸进入十二强赛,就意味着国足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中国足球是否找到了正确的前进道路?是否有更多的人愿意尊重足球基本规律并付诸行动?

  我当然希望,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这些年,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足球,社会和企业对于足球的投入越来越多,联赛越来越火爆,校园足球更是轰轰烈烈。中国足球的大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好,我们没有理由对中国足球的未来失去信心!

 

   (本栏目文章系中工网原创,网媒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中工网”,平面媒体如转载须经本网授权许可)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