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时评:面对程序员坠楼,每个人都不应只是看客-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中工时评

中工时评:面对程序员坠楼,每个人都不应只是看客

贺少成
2017-12-19 09:33:06  来源: 中工网

  12月10日那天,他从深圳市南山区中兴通讯大楼坠亡。警方经现场调查后,确定欧某为高坠死亡,排除他杀。

  随后有更多信息曝出:欧某的妻子称,欧某生前要被公司辞退,当他提出内部换岗时遭拒;在与公司协商回购他手中的股权时,价格也被压低到2元一股。

  虽然细节还有待证实,但欧某的离世已成事实,身后留下了老人、妻子和两个孩子,令人唏嘘。

  复盘整个事件,没有人是害死欧某的凶手。他死于自杀,已经警方确认。

  但一个人的非正常死亡,背后必然会有一个巨大的黑洞。那个黑洞,是需要我们警惕并修复的。

  从欧某的死亡事件中,首先可以看出的是劳动法律法规普及的薄弱。欧某或许有无数个理由避免走上绝路,而法律,就是最能给他提供保障的那一个。

  从媒体的报道来看,欧某与公司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是从2011年4月18日至2019年8月18日,也就是说,劳动合同还有近两年的时间才会到期。而这个合同,就是对欧某权益的最大保障。即使公司要裁员,主动权也完全在欧某手中。更何况还有工会能代表员工去与资方交涉,欧某完全可以通过正当途径合理合法地反映自己的诉求、维护自己的权益。但不幸的是,他选择了一种最决绝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逝者已矣,重要的是如何防范悲剧再次发生。

  从欧某40余年的人生经历来看,他的本科、硕士均毕业于名校,相信他对法律法规都会有一定了解。但他没有拿起法律武器维权,这又说明了什么?

  在现实中,劳动侵权的案例和事件太多了。欠薪、加班不给加班费、不发高温津贴、同工不同酬……当劳动侵权一再发生,劳动者的维权信心就会动摇。而一旦维权成本高企,劳动者要么成为“沉默的羔羊”,要么成为“击鼓鸣冤的秋菊”。

  除开法律法规意识的淡薄,在欧某死亡事件中,员工的心理健康也是亟需提上日程的一个话题。

  一句流行语是:谁不是一边不想活了,一边努力活着?

  可以想像欧某的艰难:人到中年,工作没了,要养家、养老人、养孩子……每一个问题,都是压在他头上的大山。

  人在职场,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压力:初入职场,担心不能胜任工作;4050,担心成为被裁掉的一员;临近退休,又为养老金犯愁……

  面临压力,有些人也许能很好地自我消化。但也有一些人会不堪重负,难以排遣负面情绪。在这个时候,企业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或员工寻求心理帮助都很重要。

  遗憾的是,对多数企业来说,利润也许永远是第一位的,而员工的心理健康,只能放在退而求其次的位置。但对一家现代企业来说,建立以职工为本的企业文化,才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长久之计。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员工都是独特的个体,理应受到善待和照拂。

  欧某的死亡,是一个极端事件。但一个中年人的职业危机,却是不容回避的社会话题。悼念欧某的同时,每个人都不应只是看客。

(本栏目文章系中工网原创,网媒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中工网”,平面媒体如转载须经本网授权许可)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捐助乡梓 星光闪耀

    7月10日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辞世,享年99岁。这位自许为“一粒小小尘土”的老人,被很多人深情缅怀。对田家炳这三个字,许多人耳熟能详。因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中学、小学、幼儿园遍布各地。这位生于广东大埔的老人

  • 不朽的失败者

    很多中国人,在小时候都曾听过一首著名民谣——《蓝色的亚得里亚海》,这首歌来自克罗地亚。歌词里所描述的“故乡”,就在首都萨格勒布西南方向沿海,与波黑接壤的达尔马提亚地区。

  • 一路逆袭 放羊少年迎来等待已久的“梦幻”绽放

    无论是世界杯赛上的曲折经历,还是过去多年的无数挫折,都写尽了“艰辛”与“不易”,不难想象他们在艰苦中勉力前行的画面。

  • “华为女王”孙亚芳

    孙亚芳提出,只有运营商赢得利润,赢得生存能力,设备供应商才能生存。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