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社评-正文
出硬招,监管才能捷报频传
林琳
//www.auribault.com 2017-04-07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监管者尽责履职,最终要依靠制度规范和问责倒逼。一些人未必不知道什么时候检查合适,也未必不知道要“突袭”、要“回头看”、要形成常态,只是以往尸位素餐,也没啥后果。而这样的监管无疑是不称职的,是百姓不满意的。

  据4月5日《法制日报》报道,清明小长假期间,由环保部副部长带队的7个督察组持续在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保定、邢台和安阳7地,就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落实情况等展开督察。面对督察,违法企业可谓丑态百出:有的企业等检查人员一走即恢复生产;有的企业二氧化硫在线监测数据竟为负数……环保部通报,因在线监控数据弄虚作假,相关企业责任人已被行政拘留。

  坦白说,企业在环保问题上弄虚作假,对检查、监管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并不让人意外。毕竟逐利是其本性,配合预警、停止生产意味着产量下降、利润减少,如实上报相关污染数据可能面临处罚,而治污设施长期运转更需要成本。

  事实上,此番督察让公众惊喜和欣慰的,是监管发现问题、展开调查、实施处罚的效率与能力。有的企业在督察组走后5分钟即关停治污设施,如此违规细节是怎么被监管部门发现的?透过环保部的此番督察,我们能够总结出哪些监管经验?对其他领域、其他地区的监管工作有何启示?

  启示之一,必须有深入基层、了解实情的工作作风。一些地方的监管部门面对自家地界内的违法违规行为往往后知后觉,对一些利税大户更是“礼遇有加”。在地方保护和地方利益牵绊之下,有关部门和单位如果依然稳坐办公室,听汇报、看简报,下面说什么就信什么,只怕永远都是“一片祥和”。据报道,此番环保部督察组乘坐的动车刚进天津,“就发现多处烧荒火点,有工地没有停工,垃圾场污染触目惊心,三无企业正在生产”;地方企业的违规行为也是督察组实地探访、现场调查的结果。这说明只有迈开腿 、走出去、沉下去,才有可能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4月5日《北京青年报》的报道显示, 小长假期间,北京市在整饬旅游市场秩序方面出动执法人员1.2万人,执法“收获”颇丰。而此前,北京市各种非法一日游、黑导游饱受诟病。可见,问题不是不能治,而是监管部门没有前去“蹲坑设点”。

  启示之二,监管要有策略、有硬招儿。为什么环保部的督察组能让伪装、造假的企业现原形?其一是出其不意。据报道,环保部督察组赴水泥厂、轧钢厂检查其是否按要求停产的时间是4月3日凌晨1时至5时。这个时间通常在企业看来,是检查人员不会来、不可能来的时间。这种时间的选择明确地反映出监管者决心查出到底有没有猫腻的态度。否则,他们完全可以像以往有些监管部门那样,检查前先发通知,检查时浮皮潦草,甚至可以像个别监管部门那样,跟被监管对象吃吃喝喝、嘻嘻哈哈。

  其二是杀回马枪。在4月3日凌晨的督察中,唐山一水泥厂被发现未停产,而在2日下午的检查中,其处于停产状态。也就是说,检查人员一走,企业便迫不及待地开工了,万万没想到,监管部门来了个“回头看”。可见,监管不能给企业一种有松有紧的感觉,而要时刻保持一种高压态势。

  在公共管理中,监管部门扮演着重要角色。尽职尽责的监管者就要像探测器一样去探知、发现违法行为,像灭火器一样将违法违规的苗头及时扑灭,要像猫一样去捕捉违法违规的老鼠,要像医生一样开方抓药、治病救人。遗憾的是,近年来,在安监、食药监、质检、工商、税务等监管部门中,一些监管部门及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不时受到质疑,有的甚至扮演“睁眼瞎”“马后炮”甚至“保护伞”角色,既不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更不能尽责履职、千方百计解决问题。

  监管者尽责履职,最终要依靠制度规范和问责倒逼。一些人未必不知道什么时候检查合适,也未必不知道要“突袭”、要“回头看”、要形成常态,只是以往尸位素餐,也没啥后果。而这样的监管无疑是不称职的,是百姓不满意的。事实证明,只要监管部门能够沉下去、出硬招儿,监管一定能捷报频传。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