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社评-正文
引才育才背后是城市发展在布局谋篇
韩韫超
//www.auribault.com 2017-07-07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人才战略已经成为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之一,人才的规模和结构、培养与利用方式,关乎其个体价值的实现,更关乎城市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序和活力。

  据《21世纪经济报道》7月1日消息,今年我国将有约750万大学毕业生,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户口指标收紧,不少二线城市则提出了留住百万大学生或者吸引百万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计划。最近一周,武汉喊出“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长沙提出5年吸引100万人才;西安提出“5年投入38亿,引才育才100万”的目标;成都提出实施“蓉漂”计划,推行“先落户后就业”。

  在一线城市采取人口疏散政策,房价等生活成本高企的大背景下,二线城市近年来通过降低落户门槛、发放住房和生活补贴、给予购房优惠等一系列手段,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抢人大战”,这不仅为一些二线城市自身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同时顺应了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需求,为毕业生的就业和个人发展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有助于优化人才结构,促进理性就业观念的形成。

  毕业后“非大城市不去,非北上广不留”一度成为很多毕业生的执念。一线城市更公平的就业环境、更简单的人际关系、更优质的公共服务等诸多优势往往是二三线城市无法企及的,所以出现毕业生扎堆的情况实属正常。只是,这也无形中加重了城市各方面的承载能力,而且劳动力的大量涌入、堆积,也让个体获取和享受优质资源的机会变得更少,影响了毕业生留在一线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感。

  如今二线城市一波波的“抢人大战”,正是瞄准了毕业生未来生存发展的迫切需求,在有力疏解人才集聚一线城市问题的同时,让年轻的毕业生成为承载城市梦想的新载体,也为城市自身发展赢得了契机。

  当然,非一线城市要想吸引并留住人才,让人才长期扎根,仅有“送房送钱送户口”等基本红利还不够,还要在打通人才成长和上升渠道,为创业创新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和服务,提升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产业优化发展等诸多方面下功夫。只有法治、生态、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多方面都更给力,在必备的硬指标之外还有充足的软实力,城市竞争力才会不断增强,才能用更多的获得感留住人才、留住人心。

  如今二线城市提供的更大舞台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对毕业生的一份礼遇。需要提醒的是,“蛋糕”虽大,但是否适合自己,究竟该取哪一块,毕业生还需“量体裁衣”、慎重选择,在综合权衡城市和产业发展特色以及自身优势、未来志向的基础上长远规划,力求务实理性,切忌盲目跟风。

  时下,人才战略已经成为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之一,人才的规模和结构、培养与利用方式,关乎其个体价值的实现,更关乎城市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序和活力。进一步说,一个兼容并包的城市,不仅该有更宽松、科学的人才政策,还应接受新生事物、鼓励创新行为,容纳更多元的价值观。二线城市开门迎接广大青年才俊,是利用人才规律助力城市发展的一次尝试,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趋向均衡化的晴雨表。人才的涌入或将成为检验城市发展路径和成果的试金石,各路才俊为城市发展贡献智慧、提供反馈并进行调整的过程,也将是实现个体追求与城市发展互动与共赢的过程。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