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劳动话题:寒门学子毕业“出口”何在?
舒年
//www.auribault.com2015-11-03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随着高等教育资源向贫困偏远地区倾斜,加之针对贫困生入学的诸多扶助措施出台,寒门学子考上并读完大学,较多年之前已顺利许多。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上学的“入口”解决了,毕业的“出口”在哪里?

  就业市场是一个双向选择的市场,就业竞争力也不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衡量标准。一方面,寒门毕业生及其家庭在城市里所拥有的人脉等就业资源非常有限,这使得寒门毕业生难以叩开一些“优质单位”的大门;另一方面,一些寒门学子因其教育资源,特别是素质教育资源的有限,就业竞争力并不高。

  笔者的高三岁月,是在北京市的一所市重点中学度过的,上大学后,笔者发现,不同地区的教育差距,其实并不在于应试本身,而是在于育人理念。当京沪等地的中学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双语教学等素质教育时,位于县城的“高考工厂”依然在执行“填鸭教育”,毕竟,后者没有足够的软硬件资源开展素质教育,而寒门学子也必须将全部时间用于改变命运的高考。相较于都市学子,寒门学子的人生选项并不多。 换言之,双方的职场竞争力差距,可能在入读大学之前就已经拉开。

  人工智能公司iPIN.com在针对大学毕业生五年薪酬指数进行计算后,发布了《中国大学薪酬排行榜》。在这份薪酬榜中,京沪粤等发达省市的地方高校,排位甚至“逆袭”许多重点高校,特别是中西部省份的重点高校。

  在故乡,寒门学子群体往往是令老家人为之骄傲的人群。因此,他们的困顿更容易让老家的贫困孩童产生对知识的轻视态度,而这样的态度,将阻断更多寒门孩子向上流动的可能性,最终导致贫困代际传递。

  提高寒门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一方面高校应当完善培养模式,提升毕业生的竞争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寒门学子提供更多实践和择业机会;另一方面,寒门学子自己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切莫因家庭背景而散了志气,丢了自立自强的精神。要知道,在公平公正的招聘环境下,每一分努力,每一滴汗水,终归都有回报。事实上,随着包括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在内的招聘日渐公开公正化,越来越多的寒门毕业生,正在凭借自己的奋斗和能力,拥有光明的前景。资料显示,近年中央国家机关新录用公务员中,60%来自工人、农民家庭,来自普通家庭的公务员则占到90%左右。

  最近一部由话剧改编的电影——《夏洛特烦恼》很火,它讲述了一个叫夏洛的中年男人生活不如意,后来在梦中“逆袭”自己人生的故事。人生为何要在梦中实现“逆袭”?找准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用汗水和智慧去规划人生,才是改变命运的途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