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出现在北京地铁的首个反逼婚广告,希望能用“一平方米的面积”影响中国。“剩女”这类刻板印象是全世界女性都渴望摒弃的陈词滥调。看到米果设计的反逼婚广告,妈妈一手给她众筹钱,一手戳着桌子,指责她大逆不道:“你做这种事情,小心被雷劈,过年时别让亲戚知道,会被骂死的!”(见4月27日《中国青年报》)
“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了“每逢佳节被逼婚”,而且手段越来越多,程度愈演愈烈,最终逼得一干未婚男女租男友或女友回家过年,也逼出了如今这则备受关注的反逼婚广告,它是否真能用“一平方米的面积”影响中国,还不得而知,但逼婚与反逼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确实到了该认真讨论的时候。
有人觉得,反逼婚广告的出炉,意味着剩男剩女们在父母家人的逼婚面前,终于不用再躲躲闪闪罔顾左右而言他,也终于不用再做一脸羞愧状却只是为了让父母家人闭嘴。在这个意义上,反逼婚广告不仅是一种宣言,更是一种宣战。
可是,逼婚与被逼婚者,彼此可都是世间最亲近、最关心对方的人,真用得着剑拔弩张、势不两立吗?
在我看来,反逼婚广告的出炉就像是一个终于捅破了那层窗户纸的契机,可以促使我们坐下来好好面对这个问题,然后寻求和解之道,因为双方有实现和解的最基本条件,那就是彼此之间的爱与亲情。
作为父母应该明白,时代真的不同了,先不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观念早就被年轻人抛到九霄云外,它和当今社会女性在经济、社会上的独立也严重脱节。在寻找伴侣的问题上,上一代人的“将就”理念不再有市场,剩男剩女中的大多数,最终是要结束单身、走进婚姻的,暂时剩下,是不愿为“将就”而委屈自己、成全别人。他们的晚婚不过是在继续寻觅,而非想把单身进行到底,父母完全可以淡定些、宽容些。
作为未婚男女,也不要把反逼婚广告的挂出当做是自己的胜利,在爱与亲情面前,没有什么胜利与失败可言。爱是逼婚最原始的出发点,尽管过程难以容忍,屡屡生出揭竿而起之心。对未婚男女而言,反逼婚广告意义或许在于,在已表明自己的态度立场后,如果父母继续逼婚,我们是否能够多些理解和宽容,至少不要对父母恶语相向,或是以不给父母打电话、不回家来进行“非暴力不合作”?
南方日报:从单向宣传到信息交流的拐点2008-12-26 |
中国网:不妨让监督员深入一线体察尴尬2009-11-11 |
南方日报:从单向宣传到信息交流的拐点2008-12-26 |
中国网:不妨让监督员深入一线体察尴尬2009-11-11 |
龙金科:舆考中国2013-11-06 |
“重新发现老人”仍然需要善意2013-11-26 |
新闻观察:从“我们恨化学”看广告伦理2015-11-24 |
关健斌:国际反恐:路在何方2015-12-30 |
王子墨:如何面对老去的一代人2016-01-07 |
张颐武:打开进入中国青年的窗口2016-01-1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