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高谈阔论】读者,作家的合著者
张魁兴
//www.auribault.com 2016-07-04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看来,需要重新解读文学读者的身份了。新晋“21中国大学生国际文学奖”获奖者以色列著名作家阿摩司·奥兹说:“阅读一部小说就是一场表演。”文本说“落日”,就要邀请你读者,提供你记忆中的落日。故事停留在初恋阶段,就期待你置身于你个人初恋时期的幻想中。小说提到孤独,你就要沉浸在自身的孤独中。真的小说读者,需要比剧评人、艺术展的观众做得更多,可以说是作家的合著者。

  读者,作家的合著者或合作者。读者,不是文学的旁观者,也是参与创作的人物。关于这个观点,文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关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就有观众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红楼梦》鲁迅也曾说过: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读者哪方面的经验丰富,就对作品的哪方面最有发言权。一个不懂诗的人,不会读懂诗,就不会评论诗歌,更不会参与诗歌的创作,或二次创作。文学作品需要二次创作,或有二次创作一说。作家或诗人是文学创作的第一作者,读者是第二作者。没有或不需要第二作者的文学创作,其文学作品的读者群注定不会大,或其创作的也不是文学作品。

  关于艺术创作有“留白”一说,这部分“留白”就是留给读者或观众去二次创作的。文学创作不同于其他艺术创作,其他艺术几乎都是通过感官进入大脑的,在外部已经成为艺术作品。而文学是通过文字和眼睛这两个工具进入大脑的,文字不是文学,文学是在你的心中成长或成熟起来的。所以,有人称文学是心学。文学创作不仅需要给读者“留白”,更需要读者二次创作,没有二次创作,进入你大脑的不是文学,而是文字。按奥兹的说法,就是一堆“死蚂蚁”。第一作者在文字中提到的东西,需要第二作者读者去想象,尽管文学在第一作者脑中已经成型,但没有第二作者就无法形成文学并传播。也就是说,世上没有只有一个读者的文学。

  读者,也是文学创作的参与者,是与第一作者合作的第二作者。这个观点,大大“提高”了读者的地位。第二作者的被发现,对于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没有第二作者几乎就等于没有文学,文学创作需要第二作者。二是文学创作的第一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一定要给第二作者留有创作空间,按以前的说法就是作家要给读者留出想象的空间。如果第一作者把作品写满了,第二作者没有创作的空间,第二作者就会感到没有存在的必要,那作品就只有一个作者,文学作品也就成了“半成品”。

  读者,是需要重新解读的作家的合作者。这个理论的发现或提出,不只拓宽了文学创作的新空间,也使文学小众化现象得到了合理的解释。文学作品是需要人阅读的,更重要的是文学作品是需要人懂的,文学是给懂文学的人创作的。你不懂文学,你就不是文学的读者,也自然不会参与文学的二次创作。文学的繁荣,需要更多的人懂文学,就是需要更多的第二作者。文学小众化,就是因为真正懂文学的人不多。前些年出现的文学繁荣,实际上是有泡沫的,许多读者都是在滥竽充数。当然,文学也需要扩充阵地,这就需要作家让更多的读者成为第二作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另外,也需要更多的人成为读者。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