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新闻观察】网约车的“脚”穿不上出租车的“鞋”
毛建国
//www.auribault.com 2016-08-30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在对网约车的态度上,我们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大势,如果在网约车的管理上,还在延续出租车思路,则是管理资源的浪费或者管理模式的倒退。

  网约车管理暂行办法公布即将“满月”,最近,有地方陆续公布网约车管理细则的征求意见稿,在准入门槛、运营方式上做出严格限制,引发争议。公众担忧,网约车管理会驶上出租车管理的老路。(见8月28日《新京报》)

  网约车在呈现进步性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问题,比如车辆安全有问题、驾驶员侵犯乘客权益等。其中,有些问题是“胎里病”,有些问题则受到市场生态的影响。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规范的信号。既然网约车可能存在问题,那么适当对其规范也就成为必然。只是,规范不是打压。针对网约车,有加强约束管理的必要,但这种约束管理不能成为掣肘网约车发展的束缚。具体而言,对网约车的适当规范,应该符合网约车的特点,符合公众的利益,符合让网约车发展得更好的方向。这可谓规范网约车的初心。

  据了解,目前兰州、济南等地相继向社会或出租车司机群体就网约车实施细则征询意见,从已经开始征求意见的地方看,虽各有特点,但对网约车数量、运营标准等均设有严格的门槛。比如,兰州市城运处负责人表示,兰州市将严格控制网约车发展规模,根据估算,兰州市运营车辆饱和状态应该在1.5万辆左右,留给网约车的数量仅为3000辆左右。这种对网约车数量的控制,是典型的出租车管理思路。在出租车年代,几乎每个城市都认为现有的出租车数量刚刚适合,增之一分则肥、减之一分则瘦。可在实际上,公众仍然面临着严重的“打车难”。

  这些年来,互联网思维已经深入人心。互联网思维的一个核心,就是根据变化的形势,采取适合的管理和服务方法。体现在满足公众出行需求上,应该根据时代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方法。事实上,传统的出租车管理思维已然不能满足眼下出租车发展的现实,又怎么能够适应网约车时代呢?正如人民日报一篇文章所问,“公众已过河了,谁还在摸石头?”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才知道。”这里包括两层意义,其一,在做鞋时要心里有脚,知道码数及需要注意的细节;其二,鞋做好了,要倾听脚的意见,及时做出调整。以此观照,一些地方在征求意见的网约车管理细则中,存在让人遗憾的地方。网约车的脚穿不上出租车的鞋,在对网约车的规范管理上,一定要倾听网约车使用者和车主等各方的意见。

  在对网约车的态度上,我们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大势,如果在网约车的管理上,还在延续出租车思路,则是管理资源的浪费或者管理模式的倒退。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