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梁文道有篇文章,叫做《每一个读浅显通俗的书的人,都会令我感动》。某网友读后评价:梁文道的感动不明不白,只是一种情怀。尤对梁文道褒扬于丹感到不满:“对别人困苦的智识处境,只能靠于丹这种档次的作品来提升自己,不该感到悲愤吗?”
我读梁文道的那篇文章,使用了煽情式的语句表达,他的感动确实有些不明不白。文友的分析有他的道理,梁貌似沉浸在自我感动之中。但我想,理性也有其危害,因为分析往往拔离了感性的因素。人是有心的,柔软的,一点情怀都没有,未必就是好事。
我不清楚,梁文道那番话是在什么情境下说出来的。我认识一位盲人推拿师,经常挂着耳机听于丹的解说。每当这种时候,她似乎都很开心,沉浸在“悦纳自我”的氛围里。我想她并不需要有人跑来跟她说,你处于困苦的智识处境,我为你感到悲愤。我想她也不需要有人为她感动,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她不是故意要表现给别人看的。
对很多人来说,读书确实是一种卑微的欲望。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从开始就读对书、进对门。什么是好书,什么是不好的书,也不是一上来就知道的。我以前很喜欢蒋勋,几乎买全了蒋勋的所有作品,然后又因蒋勋的提点,读到了唐诗宋词,中国美术史和西方美术史的一些书籍。但是,渐渐地,就觉得有些不对,掀开流光溢彩的华服,正如江弱水在《撕扇记》中所批驳的,蒋勋的文章里有太多常识性的谬误。
我喜欢读书,偶尔写写书评、随笔一类的小文章,有时会收到一些陌生网友的邮件或者咨询,大部分是让我帮他们推荐好书,或者能否提供一些好的读书方法。我其实很为难,因为我完全不了解他们的个人情况,很怀疑这种推荐或者读书经验有多少价值。谁敢保证推荐的就一定是好书,何况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同。要读过多少本烂书,才能形成自己的喜好和判断,才能练就火眼金睛——只凭借目录、介绍就能大致认出是否好书。
当然,读书有道,学习有方。有本不错的书,叫做《怎样读书》。这本书汇总了胡适、蔡元培、王云五、朱光潜等民国学者的相关论述,以他们的现身说法,对治学门径的多方提示,“但求对苦恼于读书方法的青年学子起到一点帮助作用”。很多学习方法确有实效,比如胡适所说的,“为学当如埃及塔,要能博大要能高”。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方向。我自嘲“两脚书橱,野生杂食书蠹”,未能受过本科学院的系统学术教育,是我一生的遗憾,而我如今就是在摸爬滚打的过程里,在庞杂的自学里追求一种相对精专的主题阅读。
这些大学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不过,说到底,这些读书方法能否真正起到作用,归根结底还是要结合每个人的实际,特别重要的是要有执行力,“夜里思忖千条路,日里起床断火种”,那肯定不行,这也是我们最容易犯的毛病。
不管梁文道那篇文章有多少推论漏洞,有一句话他说得对:“世界有多复杂,书就有多复杂;人有多少种,书就有多少种。”读书方法也有千万种。唯一我敢说正确的读书方法,就是要去读一些比自己的认知能力稍微高一点的书。不要永远沉溺在舒适区里。我不提倡苦读,读书是快乐的事儿。高太多、完全不懂也不行,那会让人觉得烦躁。就高那么一点点,再高那么一点点,不知不觉地就会提升了。
高谈阔论:好饭不怕晚2014-01-06 |
高谈阔论:好饭不怕晚2014-01-06 |
解放日报:防止GDP“打架”根子在哪儿2014-09-10 |
朱清建:“中国好作业”该是“中国作业”常态2015-10-19 |
【高谈阔论】粉丝是看书还是看脸?2016-03-28 |
【高谈阔论】粉丝是看书还是看脸?2016-03-28 |
喝酒定成绩导向出偏差2016-04-14 |
别老拿大学生“眼高手低”说事2016-07-20 |
筑牢从严治党的政治根基2016-10-24 |
换届要做好“四种人”2016-11-2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