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6月29日,年仅43岁的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晶因心脏破裂猝死。离世前一天,他曾头昏乏力、四肢酸软,以为只是疲劳过度。谁也不曾想过,这“疲劳过度”最后导致了这样的悲剧。(7月2日《新快报》)
除了IT等行业因为工作压力大等原因频有猝死者出现之外,医护职工也是猝死现象多发的群体。比如同样在广州市,1月11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鲁凯伍突发脑出血,抢救无效离世,年仅47岁。
李晶与鲁凯伍的离世与其工作压力大,长期连续加班导致疲劳过度等是有很大关系的。比如李晶医生,其在死亡前,就曾连续工作48小时,之后又连续工作24小时。如此超长的工作时间,超强的工作压力,医生个人就算有再好的身体,也难免被压垮。
而事实上,李晶等医生的遭遇并非个案,比如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几乎100%的医生都曾连续工作24小时,甚至连续工作超过48小时的医师比例也超过了20%.医生工作压力有多大,不得不连续加班的现实已经告诉我们答案。特别是作为患者,我们恐怕也发现了,去门诊看病时,一些医生面对十几名甚至几十名排成长队的患者,连喝水、起身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由此也不难发现医生的工作强度与工作压力之大。
基于此,关爱医护职工,为医生等群体减压,迫在眉睫,需要多管齐下。
其一,各医院的直接管理者,要有关心与爱护人才的意识,要正视“医者难自医”的现实,多给一些医护职工定期免费检查身体等福利待遇。
其二,加快医疗体制改革,特别是要坚决落实好“小病到社区医院”等医疗改革举措,要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为医生,特别是大医院的医生减轻负担。
其三,也是最为关键的,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正视医疗的公益性,然后多些投入,特别是要培养更多的医护人才。目前我们国家医疗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发展,但面对13亿人的医疗需求,现有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等资源,明显还是远远不足的。因此,加大医疗投入,培养更多有能力、高水平的医护人才,加大医疗供应,平衡供求矛盾,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
40多岁正是一个医生医疗生涯的黄金时间,因疲劳过度猝死,李晶等医生的悲剧确实让人惋惜与痛心,但更催促我们反思,多管齐下给医护职工减压,不能再等了!
北京日报:美国政治制度更需要“医保” 2010-03-26 |
刘晶瑶:老汉被“检妇科”,只因胡来“成本... 2010-08-25 |
刘晶瑶:老汉被“检妇科”,只因“成本低”? 2010-08-27 |
中工时评: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工会该做些啥 2011-02-23 |
顾 泳:医院里商机无限? 2011-02-24 |
盛 翔:“医而忧则武”不宜被过度阐释 2013-11-07 |
中国网:拿什么告别医患之间的囚徒困境 2009-07-24 |
江德斌:引入第三方检验破医检互认难题 2015-03-31 |
北京晚报:工人不是西红柿 2010-03-04 |
北京晚报:工人不是西红柿 2010-0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