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日前,人社部、卫计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县级及以下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审时,职称外语成绩可不作为申报条件。同时,其论文、科研要求也不作硬性规定。(11月26日《新京报》)
一个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评职称考核外语,考核论文与科研成果,实在是一个存之既久的梦魇,给多少卫技人员带来负担,分散了他们注重临床治疗的精力,也让不少技术精湛但外语怂包的医生,止步于职称大门之外。继而影响他们成长进步、工资待遇,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这实在是一个弊端多多的误导。
懂外语好不好?当然好。这有利直接阅读外文资料,始终处于世界知识前沿,掌握最新信息,也会避免翻译资料出错造成的影响。但是,掌握一门外语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如果把学习掌握医疗技术知识的时间用在外语上面,自然会影响主业的精益求精,有点本末倒置的味道。再说,中国每年毕业的几百万大学生,工作后有多少用到外语的地方?别说外语,就是所学专业,学非所用的,不是也大有人在吗?
如果把外语作为医疗水平的评价条件,估计扁鹊不行,华佗不行,张仲景等古代十大名医都不行。那些在实践中成长的赤脚医生,说不定连做医生的资质都没有。可是,我国一些医疗专家,就有成长于战争时代的卫生员。是实践为他们搭建了通往权威的阶梯。比如由郑方南拍摄于2004年的电视剧《追日》,就描写了两个八路军的小卫生员成长为显微外科专家,最终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生活历程。可见实践既是培养医学人才的学校,也是锻造科技英才的熔炉。外语作为工具,不应成为认定人才的试纸,更不能成为决定性的尺度。
把人的精力导向无谓的劳动,本身就是一种浪费。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在人的有效的生命周期里,不堪负重太多的没有真正价值的消耗。同时,设置一些不科学的门槛,还会催生权力寻租论文造假等腐败之风的兴起。
所以,上述《意见》,就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规定,有人性、接地气、归本真、重实效。其实不惟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毋需外语挡道,许多跟外语都没有直接关系的职业,也应该全面废除以外语考试作为职业技术好坏的评审标准。没准这样一来,人的创造力,还会极大迸发出来。亦因此,就期望人社部的这一新规,成为一缕破冰的春风。
知 为:屡见作弊 职称外语考试制度亟待完善2012-04-19 |
胡印斌:我也想忘了职称,可总是被提醒2013-05-09 |
英语热能消停吗?2013-10-23 |
王传涛:评职称,我也不想考外语发论文2015-06-10 |
王传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大红包有深意2015-09-09 |
职称外语松绑的尺度还应更大2015-11-27 |
房清江:取消职称外语考试先去利益掣肘2015-11-27 |
“干什么评什么”当为职称评审新常态2015-11-27 |
图说:困局2015-12-02 |
东北网:如何让职称评审不“变味”2009-10-2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