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且喜且慨。崇尚“工匠精神”表明中国产业发展进入追求精准、极致品质的制度化新阶段。但是,且莫争论我们的文化基因中是否缺乏匠人精神,即便政策、机制逐步健全,重视工匠、尊重匠人的文化形态还只是我们的愿景。
发达国家一些产品的确是好,除了科技,还有人的原因,就是对技术工人长期的重视和严格的培养。德国传统上的双轨制教育,把职业教育与企业实践结合在一起,几乎可以称为在全球市场成功的重要保证。在德国,技术工人的培训时间少则3年。要想获得技师证书,还需要在3年毕业后,再当3到5年的学徒,直至通过资格考试。德国手工业联合会一位负责人曾介绍说,除了严格持续的培训,在实践过程中,合格技工还必须展示良好的职业品德、素养、守时、精益求精以及团队精神等。
日本的很多产品质量好,也得益于产业中的“工匠精神”,日本拥有成千上万名高技术工人,他们高超的技艺是机器所无法达到的。1998年,日本政府认为应该进一步推崇技术工人的贡献,推出称号“超级技师”。每个获此殊荣的人都会得到证书,一枚花形的银胸针,上面刻着表示“技艺”的文字。他们往往没有奖金,但是对于大多数工人来说,荣誉表明自身价值。
“工匠精神”的蔚然成风,需要传统,要有文化习俗,另外还需要机制和政策。《洛杉矶时报》曾长篇报道一则故事来阐释美国技术工人的形成机制。丹尼尔·麦吉是一名高中生,当他表示对四年制大学文凭不感兴趣,父母表示理解,尽管他们一直希望儿子能获得大学文凭。麦吉认识到,美国技术工人大量匮乏,就业市场急需更多熟练工人填补高薪技术岗位。中学毕业后,麦吉就在当地一家金属部件生产公司当起了带薪学徒,除了学费及每小时38美元的学徒费外,该公司还给麦吉提供医疗保险和“401(k)计划”(退休储蓄计划),此外,培训一结束即付给他年薪5.824万美元。这比他大学毕业的哥哥花两年时间找到的广告业工作赚得还要多。
麦吉是这样谈论制造业技术工人的:“我要从事的不是枯燥的流水线工作,我的工作需要多年练就的技术和创造力。我因此受人尊重。”
麦吉这几句话点中了要害。所谓“工匠”是为生存而求精,所谓“精神”,即为质量而执着。“工匠精神”意味着这位工人发自内心对产品的精雕细琢和追求完美,他在劳动的精益求精中获得丰厚回报和自我实现。
将“工匠精神”纳入中国发展和产业升级,确是亟待应对的重大课题。在五千年华夏文明中,“工匠精神”早已被传颂。《庄子》云“技进乎道”,我们也都熟悉“庖丁解牛”的故事,那种业务的游刃有余和工作的从容快乐,就是“工匠精神”的典型体现。中国需要越来越多的现代“庖丁”。
话题圆桌:百姓的温暖完败官员的“乌纱”2011-01-13 |
交不起学费大学生告父母?2013-08-28 |
谢伟锋:烈士精神是民族之钙2014-09-30 |
金 备:制造业大国强国需要强工强匠2015-05-08 |
李春成:官员“懒政”的个体与组织对策2015-06-23 |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工匠2016-01-22 |
中工时评:让工匠精神成为劳动者共同的精神...2016-03-08 |
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工匠精神”2016-03-11 |
呼唤工匠精神声声急2016-03-11 |
话题圆桌:珠三角遭遇“用工荒” 经济发展...2010-02-2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