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9月2日全国总工会第十六届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第十次会议在京召开,全国总工会主席李建国在会议上指出:要把工会改革成效转化为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水平,增强职工群众对工会改革的获得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工会在改革开放中发展着工运事业。工会改革的基调,就是自觉坚持党的领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提升职工的素质,强化为职工维权和满足职工物质文化需求的服务,营造社会稳定的平台,依据不同时期的改革任务,动员职工发挥主力军的积极作用。
工会改革的指导原则容易确定,然而落实改革的举措就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突出工作重点。在工会30多年的改革中,有数次大规模大范围的行动举措引人注目。上世纪80年代,工会开展振兴中华读书活动,是旨在全面提升职工素质的大工程,并由此派生出多种提高职工素质的创新形式;上世纪90年代工会重在建设企业民主管理形式,创新出多种职工民主管理的方式;进入21世纪,由于经济生活的变化,大量国企职工流失,工会加强了工会组织建设,在非公企业和单位开展组建工会工作,尤其是农民工产业大军的形成,工会把农民工凝聚到工会中来,成为发展工运事业的重点创新工作之一;工会在动员职工群众为经济建设建功立业、为企业发展凝心聚力更是不遗余力创新工作。然而,工会最突出的改革是明确“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基本职责”,并以此推进各项工作的创新,建立各种服务职工群众的新举措。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本职,为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工会的本色。河南有的地方工会从1996年起就探索集体合同工作,多年来实践证明,集体协商工作搞得“货真价实”的地方,企业职工就会对工会伸出大拇指点赞。2008年年底,金融危机爆发冲击中国的时候,安阳县一家以农民工为主的民营纺织企业,第一次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虽然企业工会没有经验,但在上级工会指导下,认真收集职工意见,和企业行政对话,使企业在一定困难的情况下不仅没裁员,还提高了职工的劳动报酬。企业凝聚了人心,工人生产热情高涨,称赞“工会真中”。
近年来,工会以改革为先导,推出了针对少部分困难职工服务之外的惠及广大工会会员的服务。如河南去年开始全面推进“一网一卡”服务职工会员的普惠制,深受会员拥护,特别是对于农民工来说,工会服务在前,促进了他们加入工会的积极性,职工要参加工会改变了过去曾依靠企业老板建会的状况。
“把工会改革成效转化为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水平,增强职工群众对工会改革的获得感。”恰恰说明工会的改革是为了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工会的创新和改革不是名词介绍,再好的改革名目如果不能转化为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对于工会来说也是无用的,因为职工并没有从工会的改革中有获得感,只是看着工会自说自唱。工会的改革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真抓实干。没有让职工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行动,工会就难摆脱“机关化、行政化、娱乐化、贵族化”的不良风气。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